《化脓性骨髓炎》ppt课件

《化脓性骨髓炎》ppt课件

ID:40098876

大小:725.55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7-21

《化脓性骨髓炎》ppt课件_第1页
《化脓性骨髓炎》ppt课件_第2页
《化脓性骨髓炎》ppt课件_第3页
《化脓性骨髓炎》ppt课件_第4页
《化脓性骨髓炎》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脓性骨髓炎》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化脓性骨髓炎定义:使涉及骨膜,骨密质,骨松质与骨髓组织的化脓性细菌感染。感染途径1.血源性骨髓炎2.创伤性骨髓炎3.外来性骨髓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因: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乙型链球菌占第二位。一般致病菌由位于皮肤或粘膜处的感染灶,在原发灶处理不当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进入血循环。而菌拴受阻于长骨干骺端的毛细血管,在此沉积,引起感染。局部外伤可能是诱因。69-1病理:骨质破坏,死骨形成,后期有新生骨,成为包壳。死骨的命运:小片死骨可被肉芽组织吸收掉,或被吞筮细胞清除,也可经皮肤窦道排出。大块死骨难以吸收或排出,长期存留体内,使窦道经久不愈,进入慢性阶段。临床表现年龄及

2、部位:儿童多见,以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最多见。发病前往往有外伤病史,但很少发现原发感染灶。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寒战,高热至39ºC以上,有明显的毒血症症状。临床表现局部症状:1.早期:患区剧痛,局部皮温增高,有局限性压痛,肿胀并不明显。2.后期:局部水肿,压痛更为明显说明此处已形成骨膜下脓肿。再往后疼痛减轻,为脓肿穿破后成为软组织深部脓肿,但局部红、肿、热、压痛则更加明显。各关节可有反应性积液。如向髓腔播散,则症状更严重,整个骨干都有骨破坏后,可发生病理性骨折。3.急性骨髓炎的自然病程可维持3~4周。脓肿后形成窦道,疼痛缓解,体温逐渐下降,病变转入慢性阶段。4.部分低毒感

3、染,表现不典型,体征较轻,诊断较困难。临床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在10×10/L以上,中性粒细胞可占90%以上。血培养结果及药敏实验。局部脓肿分层穿刺。X-ray检查难以显示1cm的骨脓肿CT检查可以提前发现骨膜下脓肿核素骨显像发病后48小时有阳性结果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1.急骤的高热与毒血症表现;2.长骨干骺端疼痛剧烈而不愿活动肢体;3.该区有一个明显的压痛区;4.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5.局部分层穿刺6.病因诊断:获得致病菌,即血培养和分层穿刺培养阳性。应该在起病后早期作出明确诊断和合适治疗,才能避免发展成慢性骨髓炎。诊断与鉴别诊断鉴别诊断:1.蜂窝组

4、织炎:(1)全身症状不一样(2)部位不一样(3)体征不一样,部分鉴别困难,可小切口引流,骨髓炎可发现骨膜下脓肿.诊断与鉴别诊断(2)风湿病与化脓性关节炎:都是关节疾病,疼痛部位在关节,浅表关节可以迅速出现肿胀和积液。(3)骨肉瘤和尤文肉瘤:起病缓,以骨干居多,特别是尤文氏瘤,早期不妨碍临近关节活动,表面有曲张的血管并可摸到肿块,难鉴别的可行活检。治疗目的:中段骨髓炎由急性期趋向于慢性阶段,早期诊断与治疗是主要的关键。1.抗生素治疗:早期,足量,敏感,联合应用。发病5天内使用往往可以控制炎症。5天后使用或细菌对所用抗生素不敏感时,都会影治疗目的:中断骨髓炎由急性期趋向于慢性阶段,

5、早期诊断与治疗是主要的关键。1.抗生素治疗:早期,足量,敏感,联合应用。发病5天内使用往往可以控制炎症。5天后使用或细菌对所用抗生素不敏感时,都会影治疗响疗效。应用时选用一广谱抗生素和一针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抗生素联合应用,待检出致病菌后再调整。治疗后有以下四种结果:(1)在x线片改变出现前全身及局部症状均消失,骨脓肿未形成。(2)在出现x线片改变后全身及局部症状治疗消失,说明骨脓肿已被控制,有被吸收的可能。这两种情况不需要手术治疗,但仍须连续用抗生素至少3周。(3)全身症状消退,但局部症状加剧,说明抗生素不能消灭骨脓肿,需要手术引流。(4)全身及局部症状均不消退。说明A.致病菌

6、对所用抗生素有耐药性。B.有骨脓治疗肿形成;C.产生迁徙性脓肿。为保全生命需切开引流。2.手术治疗目的:(1)引流脓液,减少毒血症症状。(2)阻止急性骨髓炎转变为慢性骨髓炎。手术治疗宜早,最好在抗生素治疗后48~72小时仍不能控制局部症状时进行手术。治疗延迟的手术只能达到引流目的,不能阻止急性骨髓炎向慢性骨髓炎的演变。1.手术的方法;(1)钻孔引流(2)开窗减压2.伤口的处理:(1)闭式灌洗引流(2)单纯闭式引流69-569-7治疗(3)伤口不缝,填充碘仿纱条,5~10天后作延迟缝合。3.全身辅助治疗4.局部辅助治疗皮牵或石膏托固定,作用(1)止痛;(2)防止关节挛缩畸形;(3

7、)防止病理性骨折。慢性血源性骨髓炎原因:(1)急性感染期未能彻底控制,反复发作演变成慢性骨髓炎;(2)系低毒性感染,在发病时即表现为慢性骨髓炎。病理:死骨,死腔,窦道形成死骨排净后,窦道口闭合,儿童病例小的腔隙可由新骨或疤痕组织充填;成人病例,腔隙内可有致病菌残留,随时可以复发。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细菌学;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多为混合感染,最常检出是A型与非A型链球菌,绿脓杆菌等。近年来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骨髓炎增多。儿童可有嗜血属流感杆菌骨感染。临床表现1.全身表现:病变不活动阶段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