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鱼种培育》ppt课件

《鱼苗鱼种培育》ppt课件

ID:40119503

大小:3.75 MB

页数:159页

时间:2019-07-21

《鱼苗鱼种培育》ppt课件_第1页
《鱼苗鱼种培育》ppt课件_第2页
《鱼苗鱼种培育》ppt课件_第3页
《鱼苗鱼种培育》ppt课件_第4页
《鱼苗鱼种培育》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鱼苗鱼种培育》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鱼苗鱼种培育第一节鱼苗阶段的生物学特征几个常见的概念鱼苗:是指鱼类受精卵正常发育孵化脱膜后生长到体长2.6厘米这段时期的鱼体。水花:刚孵出3~4天,鳔已充气,能水平游动,可以下塘饲养的仔鱼。乌仔:鱼苗下塘后经10~15天的培育,全长约2cm时的仔鱼。夏花:乌仔经过5~10天的培育,养成全长3cm左右时的稚鱼,也称火片或寸片。秋片:夏花经3~5个月的培育,养成全长10~17cm的鱼种,由于是在秋天出塘,故称秋片。春片:秋片越冬后称为春片。1龄鱼种:夏花鱼种培育到当年12月底出池时称为1龄鱼种。2龄鱼种:培育到第二年冬季出池时,称为2龄鱼种。一般把从鱼苗入池起培育到2龄

2、鱼种这段生产过程统称为鱼苗鱼种培育。其间又可划分为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两个阶段。一、形态特征与鉴别方法鉴别不同种类的鱼苗主要根据鱼苗的体形大小、眼的大小和位置、鳔的形态大小及位置、尾鳍褶的形状、体色及游泳特点等几个方面。二、鱼苗的食性、生长和行为特点(一)食性各种鱼苗的食性变化分三个阶段:内源性营养阶段——鱼类正常的受精卵经过孵化出膜时,依靠卵黄的营养。此阶段约持续2天左右。混合营养阶段——卵黄囊由大变小,鱼苗开始摄食外界食物,同时也吸收卵黄的阶段,约持续1天左右。外营养阶段——卵黄囊完全消失,鱼苗的营养完全依靠水中的浮游生物。1.仔鱼早期这个时期,鱼苗刚刚下塘l~5天,全

3、长7~10mm。鲢、鳙、草、鲤等每苗的“口径”大小相似,为0.22~0.29mm,适口食物的大小为165×430—210×700μm。鱼苗摄食的特点是依靠视觉主动吞食。食物的种类主要是小型轮虫、无节幼虫(桡足类的幼体)及一些小型枝角类。过大的食物吞不下,过小的食物(浮游植物)吃不到。2.仔鱼中期鱼苗下塘后的5~10天,主要养殖鱼类的全长为12~15mm,几种鱼苗口径虽然基本相似,大小为0.62~0.87mm,但摄食方式已开始出现区别,鲢和鳙摄食方式由吞食向滤食转化,适口的食物是轮虫、枝角类和挠足类也有少量无节幼体和较大型的浮游植物。草、青、鲤鱼摄食方式仍然是吞食,适口食物

4、是轮虫、枝角类、桡足类,还能吞食摇蚊幼虫等底栖动物;3.仔鱼晚期鱼苗下塘后培育10~15天,此期鱼苗的全长16~20mm即乌仔阶段。此时鲢、鳙由吞食完全转为滤食,但鲢的食物以浮游植物为主,鳙的食物以浮游动物为主。草、青、鲤鱼主动吞食大型枝角类、摇蚊幼虫和其他底栖动物,并且草鱼开始吃幼嫩水生植物。4.夏花期鱼苗的全长达21~30mm,这时,几种鱼的食性分化更加明显,很快进入鱼种期。5.鱼种期此时期鱼体全长31~100mm,摄食器官和滤食器官的形态和机能都基本同成鱼,滤食器官逐渐发育完善,全长50mm左右时与成鱼相同。青鱼、鲤鱼的上下颌活动能力增强、可以挖掘底泥,有效地摄取底

5、栖动物。综上所述,草、青、鲢、鳙、鲤这五种主要养殖鱼类,由鱼苗发育至鱼种,其摄食方式和食物组成发生的规律性变化。鲢和鳙由吞食转为滤食,鲢由吃浮游动物转为主要吃浮游植物,鳙由吃小型浮游动物转为吃各种类型的浮游动物。草、青、鲤鱼始终都是主动吞食,草鱼由吃浮游动物转为吃草类,青鱼由吃浮游动物转为吃底栖动物螺、蚬,鲤鱼由吃浮游动物转为主要吃底栖动物摇蚊幼虫和水蚯蚓等。6.摄食量与摄食节律鱼苗的代谢水平高,生长发育迅速,摄食量很大。随着体重的增加,鱼苗摄食量相对减少。食物的种类也会影响鱼苗的摄食量。水温、溶氧等生态条件对鱼的摄食量也有非常大的影响。(二)生长规律一般规律是鱼苗养成夏

6、花鱼种时日增重量和增长量较低,但日增长率则较高。主要养殖鱼类鱼苗的生长速度通常是下塘3—10天最快,日增长率为15—25%,日增重率30—57%,然后逐渐变慢。影响鱼苗生长速度的因素主要是放养的密度、食物的数量、水温和水质条件。一般来说,在相同的池塘水质条件下放养同种鱼苗,放养量少的生长速度比放养密度大的快。利用天然的食物养鱼苗,从鱼苗至夏花鱼种阶段,最适口的是轮虫和枝角类,当这些适口食物的密度达到20—40mg/L(或池水中有1—1.5万个/L轮虫或者200个/L枝角类)时,鱼苗生长迅速。过低和过高都会影响鱼苗生长。食物量过高,池水溶氧量会出现较大波动,影响鱼苗生活,使

7、鱼苗的生长缓慢。鱼苗的最适温度范围是25~30℃。(三)对水质的要求鱼苗对水的溶氧要求高。对鱼苗最适的pH值为7.5—8.5。pH值低于7.0高于9.0都将对鱼苗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鱼苗对水中的氨(NH3)的耐受能力也比成鱼差。当水的pH值为8.0时,一旦总氨浓度大于3毫克当量/L,鱼苗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四)鱼苗在池塘中的行为特点下塘第1天,鱼苗常在池边和表面分散游动。第2天有少数集群游动。下塘后5—7天,鱼苗会逐渐离开池边。10天后,鲢、鳙鱼苗完全离开池边,活动于池中央上层,特别是天晴时,常成群迅速地在水的表层游动。草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