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储层油水两相渗流特征

低渗透储层油水两相渗流特征

ID:40144690

大小:284.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7-23

低渗透储层油水两相渗流特征_第1页
低渗透储层油水两相渗流特征_第2页
低渗透储层油水两相渗流特征_第3页
低渗透储层油水两相渗流特征_第4页
低渗透储层油水两相渗流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渗透储层油水两相渗流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低渗透储层油水两相 渗流特征1要点:1油水两相流动的概念2低渗透储层中油水两相流动的渗流阻力3油水两相渗流特征4低渗透储层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21油水两相流动的概念3实际储层都存在油水两相,气水两相,或者油气水三相。某一相的流动状态和该相的饱和度有关。含水饱和度等于或小于束缚水饱和度时,水相是不流动相。含油饱和度等于或小于残余油饱和度时,油相是不流动相。当含水饱和度大于束缚水饱和度,小于残余油时的含水饱和度时,油水两相同时流动,称为油水两相流动区。42低渗透储层中 油水两相流动的渗流阻力5(1)低渗透储层中启动压力形成的 附加渗流阻力启动压力梯度形成的附加渗流阻力:6(2)粘滞

2、阻力在流体运动时,相邻两层流体间的相对运动存在内摩擦力,或对相对滑动速度存在抵抗力,这称为流体的粘性应力或粘滞力。粘性大小取决于流体的性质。粘性应力的大小与流体粘性和相对运动速度成正比。7(3)毛细管附加阻力8毛细管附加阻力前缘弯月面曲率增大,接触角减小,称为后退接触角θR;油段塞运动后缘弯月面曲率减小,接触角增大,称为前进接触角θA。此时θA〉θR。上式为一个油段塞运动时所具有的毛细管附近阻力,这是由于接触角滞后所引起的。9(4)低渗透储层的综合渗流阻力103油水两相渗流特征11为表示多相系统中每一相的流动状况,20世纪30年代Musket和Meres首先将达西定律引入两相渗流

3、研究中,得到有效渗透率的概念,并用相对渗透率曲线表示。123.1有效渗透率假设达西定律适用于多相渗流中的每一相,则可根据实验资料计算每一相流经多孔介质的渗透率,称为该相的有效渗透率:133.2相对渗透率在多相渗流中,相对渗透率是每一相有效渗透率与特定渗透率的比值。特定渗透率通常用气测绝对渗透率,或者是束缚水饱和度条件下的油相有效渗透率。143.5注水开发的生产特征无水采油期:在水驱油的初期,储层含水饱和度为束缚水饱和度Swi时,油相是流动相,水是不流动相,油井产出的是纯油。含水采油期:当含水饱和度大于束缚水饱和度,而小于残余油饱和度时,油水同时流动。在此期间,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油

4、井含水率也增加。驱油结束:当达到残余油饱和度时,储层中的油相成为不流动相,只有水相是流动相。154低渗透储层的 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164.1相对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关系绝对渗透率为1314×10-3μm2岩心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绝对渗透率为20×10-3μm2岩心的相对渗透率曲线。17高渗岩心相渗曲线特征(1)束缚水时,油相的相对渗透率Kro较高,约为0.97,接近油相的绝对渗透率。(2)残余油时水相的相对渗透率也较高,约为0.47。(3)两相流动区较宽,约为0.52。意味着驱油效率较高。18低渗岩心相渗曲线特征(1)束缚水时,油相相对渗透率较低,约为0.75。(2)残余油时,水相相

5、对渗透率很低,约为0.13。(3)两相流动区狭窄,约为0.41,意味着驱油效率较低。19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关系绝对渗透率降低10.244/0.347=29.5倍束缚水时油相有效渗透率降低3.106/0.007=443.7倍残余油时水相有效渗透率降低2.372/0.014=169.4倍20油水两相流动区范围与绝对渗透率的关系214.2相对渗透率与岩石润湿性的关系224.3低渗透储层油水两相渗流特征对于低渗透岩心,随着绝对渗透率的降低,油相和水相的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均有较大降低。对于亲水岩石,残余油时水相相对渗透率降低幅度更大。对于亲油岩心,束缚水时油相相对渗透率降低幅度更

6、大。低渗透岩心油水两相流动范围小,特别是残余油饱和度较高,水驱油效率较低。23结束2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