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家庭研究下篇

宋代家庭研究下篇

ID:40185285

大小:806.81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7-24

宋代家庭研究下篇_第1页
宋代家庭研究下篇_第2页
宋代家庭研究下篇_第3页
宋代家庭研究下篇_第4页
宋代家庭研究下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代家庭研究下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下篇家产继承与家庭门户传继一、直系血亲家庭的分家方式二、妇女的分家权益三、家产和门户的立嗣传承四、家产和门户的遗嘱传承一、直系血亲家庭的分家方式分家,确切地说应该叫做“传家”,就是家庭门户的传继方式和过程。一般家庭的分家有两个内容,即家庭财产的析分和家庭门户的继立,前者只是手段,后者才是分家的真正目的。各种不同的家产继承方式,就是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状况的家庭的门户传继需要而设计的。这里所说的各种不同状况的家庭,从分家方式的角度来看,可以归纳为三类:有亲生儿子继产承户的家庭、需要女子继产承户的家庭和需要立嗣养子继产承户的家庭。我们先考察第一种情况,即最常见的由亲生儿子的家庭中继承家产

2、和门户的方式。单就父传子继的过程而言,在古代社会相同的历史阶段上,西欧和日本、韩国实行长子继承制,次子以下一般没有家产的继承权;中国则通行诸子平均析产方式,所有的儿子都有相同的家产继承权。这是考察分家方式问题的基础性前提和切入点。诸子平均析产,即所有的儿子平均分配家产的方式,是我国传统家产继承制度的主体内容。诸子平均析产是基于直系血缘关系的男子单系继承制,凡是同一个父亲的儿子不论长幼,甚至不分嫡庶,原则上都有相同的继承家产的权利,和相同的传承家庭门户的义务。·所谓分家析产,就内容而言,包括家产的析分和门户的传继;就具体方式而言,包括“析分”和“继承”两个意思,前者指父母在世的时候

3、儿子们随着年龄的长大结婚而分家产,一个个陆续另立户头;后者指父母年迈或去世后弟兄们分遗产,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继承。诸子平均析产承户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多次性析产承户方式二是一次性继产承户方式1、多次性析产承户方式多次性析产承户方式指的是父母在世的时候诸子随着结婚而陆续分财异居,但每个人所分家产的数量略小于其应得的平均数,到父母年迈或去世后再分一次,最后分清。唐宋两代对这种多次性析分方式都是禁止的,都是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方式一直很流行。在实行多次性分家方式时经常遇到一个问题,即先分出去的长子和最后分出去的幼子往往相差一二十岁,先分出去的各个子家庭与父家庭似脱离又未脱离,虽然按习惯规

4、定此间父家庭所置田产在最后分清的时候应该算入家产总数,各房自置的田产不算,但也常由此引起一些纠纷。2、一次性继产承户方式一次性继产承户方式是与传统的三代人家庭结构相适应的分家方式。商鞅变法之后直到秦朝,主要通行多次性析产方式,入汉以后不再强调家有两男即徐分异,渐渐地由儿子结婚后暂时不分家发展到父母在世的时候也不分了。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分财不异居,父母亡后弟兄们一次性分清。这便是一次性继产承户方式。汉代开始通行这种分家方式,到唐宋时期,律令规定明确限制多次性析分方式,推行一次性分家方式。宋代也对多次性分家方式实行限制政策。所以,唐宋时期及其以后一直在倡导和流行一次性分家方式即父母死后

5、再分家的方式。在一次性析产方式中,有“代位继承”和“越位继承”两种情况。3、两种方式的交叉并用、平均原则和分家文书这是与诸子平均析产承户的两种方式有关的三个具体问题。首先是两种分家方式一直在交叉并用。从历代律令来看,商鞅变法到秦朝主要推行多次性析分方式,自汉代开始倡行一次性方式。尽管唐宋律令限制父母在世的时候分家析产,甚至规定要“徒三年”,但这只是对违抗父母意愿的强行析分而言,如果父母在世的时候儿子们分家析产不是采取擅自作主的方式,而是取得了父母的同意,便是既合情理又不违背律令了。这就给多次性分家析产方式开了方便之门,从而使得在倡导一次性析分方式的时候也一直是两种方式并存。其次是

6、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分家析产都以平均为基本原则。最后是分家文书问题。唐宋时期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分家文书,称为分关、阄书、分书、支书、析分文书等。一次性析分时随分随立,多次性析分时在最后一次分清的时候再立。按照历代的习俗,立分家文书的时候要请族长出面主持,并以“见人”身份签押,这是家法的认同;还要到官府备案,以防漏税,也含有国法保护的意思。4、庶生子的分家权益在唐宋时期,人们一般不排除庶生子的分家权益。但是在具体操纵中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分清庶生子是在本家入籍,还是一直在外面单独立户,前者可以参与析产,后者则不行。二是官员贵族和平民百姓家庭有所区别。普通富裕民户分家的时候对庶生子比较

7、宽松,在贵族官僚家庭中则严格一些,按礼法规定,受封人死后所封赐的物品与普通田宅一样,由诸子均分,不分嫡庶;但只能由嫡长子继承爵位,并多分一份家产。另外,除嫡生、庶生外,再婚夫妇家庭中有时候还有妻子带来的与前夫所生的儿子,与继父一同生活,这种带来的儿子通常与庶生子相似,也有与亲生儿子相同的分家权益。但是,这种随母改嫁到另一家的儿子能否在继父家继产承户,主要看是否需要这个带来的儿子承担继立门户的义务(其中的标志是同居、改性与否)。同时还要看这种特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果能和睦相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