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ID:40205463

大小:1.55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7-25

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_第1页
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_第2页
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_第3页
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_第4页
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_第5页
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_第6页
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_第7页
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_第8页
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_第9页
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_第10页
资源描述:

《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四川警察学院周红“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对中华民族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最新概括、科学阐述和准确定位2008年6月30日,胡锦涛同志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对“5·12”汶川大地震后,抗震救灾所体现的精神的概括。2008年10月8日,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强调,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一、“5·1

2、2”汶川大地震的基本情况-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三个之最”灾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达里氏8级,最大烈度达11度,余震3万多次,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0个省区市417个县(市、区)、4667个乡(镇)、48810个村庄。灾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受灾群众4625万多人,其中极重灾区、重灾区面积13万平方公里,造成69227名同胞遇难、17923名同胞失踪,需要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510万人,房屋大量倒塌损坏,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8

3、451亿多元,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举世罕见。救援:中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效果: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生命;最大限度地减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84017名群众被从废墟中抢救出来,149万名被困群众得到解救,430多万名伤病员得到及时救治,其中1万多名重伤员被快速转送全国20个省区市375家医院。千方百计安置受灾群众生活,1510万名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881万名灾区困难群众得到救助,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开始前全面复课开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切切实实做到了让

4、灾区人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住处、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二、抗震救灾精神的深刻内容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强领导、科学指挥,建立上下贯通、军地协调、全民动员、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1.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国人民心系灾区、情系灾区,形成了齐心协力抗击灾害的磅礴力量。2.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强烈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临危不惧、迎难而上、坚忍不拔、团结互助的崇高品德。生死相依、舍己救人、无私无畏、大爱无疆的人性光辉。3.尊重科学,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生命平等,关爱生命,抢救生命。决策的时机性、统筹的科学性、信息的公开性、救灾手段的科学性、专家工作

5、的重要性、法制的规范性中华民族历经5000年沧桑,已经历练了坚忍不拔、顽强向上的民族精神。面对灾难,我们更加理智、更加勇敢、更加团结。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宝贵财富1.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最温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人民群众最可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3.人民子弟兵最可爱-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4.中国共产党人最贴心-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使之转化为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胡锦涛在灾后重建中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谢谢各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