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取穴方法

中医取穴方法

ID:40337994

大小:1.81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7-31

中医取穴方法_第1页
中医取穴方法_第2页
中医取穴方法_第3页
中医取穴方法_第4页
中医取穴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取穴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取穴方法一、大肠经重要穴位1.商阳穴:调解便秘取穴方法: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2.合谷穴:治疗面部、口部病痛。取穴方法:一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3.曲池穴:降血压功效明显。可治疗皮肤病,通便清结大肠。取穴方法:曲池穴位于肘部,寻找穴位时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4.肩髃穴: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或在空调房时应穿短袖,注意保暖。取穴方法:位于人体的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125.迎香

2、穴:通鼻窍功效,治疗鼻相关疾病。鼻炎,闻不出气味等。二、胃经重要穴位1.承泣穴:治眼睛疲劳。2.四白穴:明目穴、养颜穴。3.足三里穴:长寿穴、救命穴,养生大穴。取穴方法:足三里(犊鼻穴,也称外膝眼穴)。(膝盖凹陷处,膝眼下三寸旁开一小指。124.丰隆穴:化痰强穴。5.解溪穴:放松身心、改善脑供血不足。三、脾经重要穴位1.太白穴:治疗腹胀、食欲不佳。取穴方法:足内侧缘,第一跖(zhi)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2.三阴交穴:妇科病特效穴、流产名穴。取穴方法:三阴交在脚内踝尖上三寸,就是从内踝向上量四指,胫骨(小腿内侧骨)后缘凹

3、陷处,用手按时比其他部位敏感,有胀疼的感觉。123.阴陵泉穴:妇科病的万灵丹。4.血海穴:治疗妇科病、湿症、丹毒等皮肤病。四、心经重要穴位1.极泉穴:救命穴。心脏突然供血不足(晕倒,休克),马上按此穴,血液能以极快的速度供给心脏。也是解郁大穴。2.少海穴:调节心肾的重要穴位。123.神门穴:非常重要的穴位。安定心神,增强睡眠。治胃心不和寝不安.五、小肠经重要穴位1.后溪穴: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的神奇大穴。2.养老穴:治疗老年人疾病如眼睛昏花、耳鸣、耳聋、高血压等症。3.小海穴:增加心脏力量,祛人体躁火。12六、膀胱经重要

4、穴位1.睛明穴:保护眼睛的穴位。2.委中穴:腰背委中求,治疗腰酸背痛,腰肌劳损,也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疗法释放毒素。3.昆仑穴:可降低血压,增强大肠的蠕动,治疗便秘,对治疗腰痛有很好的效果。4.膏肓穴:可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取穴方法: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或左右旁开三寸),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七、肾经重要穴位1.涌泉穴:肾经之气的源泉,调理人体的关键。122.太溪穴:补肾回阳,百病可调。3.阴谷穴:治脏腑及肾经的主要疾病。八、心包经重要穴位1.天泉穴:腋下横纹两寸(三横指)。治疗胸痛,心悸突然害怕,

5、咚咚跳得很快,点一点天泉穴。2.郄门穴:(郄)急救穴。治疗突然性的心绞痛。心梗等。3.内关穴:治疗因心理压力大而引起的失眠等症状,可调节心律。心跳快可减缓,心跳慢可加快。124.大陵穴:治疗压力大引起的头痛,预防口臭等。很多口臭不是因为肠胃问题,而是心血管的问题。5.劳宫穴:大补穴。揉此穴,可放松心情。治疗心慌气短。6.中冲穴:泻心火的要穴,可治口疮。九、三焦经重要穴位1.关冲穴:揉关冲穴有防止晕车的效果。(无名指指甲根侧边)2.阳池穴:刺激阳池穴能激发人体阳气,对身体虚寒怕冷有缓解作用。按摩或用艾灸刺激。123.丝竹

6、空穴(眉梢凹陷处)美容穴位。经常按摩丝竹空,有防止黄褐斑,鱼尾纹的产生。更年期妇女经常按摩此穴有很好的调节内分泌作用。十、胆经重要穴位1.瞳子髎穴:位于眼睛外侧1cm处,就是长鱼尾纹的地方。主治眼疾,对青光眼、眼睛胀痛、远视不明等有治疗作用。2.率谷穴:对偏头疼(偏头痛)有治疗作用。(耳尖上方,3--5cm小凹陷处)3.风池穴:对眼睛酸涩,疲劳,头部眩晕,有治疗作用。很重要。4.12肩井穴:肩井穴在肩关节和脖子边缘的中点处,按压时感觉很疼。按揉此穴位能缓解肩关节紧张和肌肉僵硬。如“电脑病”、颈肩综合症,按揉此穴很快得到

7、缓解。牙疼按摩肩井穴也见效。5.京门穴(肾募穴):位于肋骨与肉的边界,点按特痛的点。京在古文中的意思为发源地。其为肾经的发源地。刺激京门穴能起到调节肾气的功效,对肾虚,腰痛有缓解作用。6.风市穴:(大腿外侧敏感处)对风症,拘挛有缓解作用,治疗一切斑疹,疔疮,皮肤瘙痒等皮肤症。7.带脉穴:敲打带脉穴附近区域能起到非常好的减肥效果,还可预防乳腺增生等妇科疾病。8.阳陵泉:“筋会阳陵”,而筋主关节运动。经常按揉此穴,可使膝关节更灵活。膝关节运动有障碍时揉按也有效。十一、肝经重要穴位1.大敦穴:摩擦大敦穴至发热,能促进肝脏造血

8、和排毒。122.行间穴:配合太冲穴向行间穴方向推,可起到消除肝脏郁结的作用,使肝血源源不断的供到心脏。肝火很难散,心火容易散。3.太冲穴:揉太冲穴可给心脏供血,对情绪压抑有疏泄作用。肝经的原穴。“消气穴”非常重要。4.蠡沟穴:(内踝上五寸)暗指女性阴道。治疗女性阴道瘙痒,月经不调,白带不正常,月经湿疹等。5.章门穴:(即五藏)。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