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应用复习课

浮力应用复习课

ID:40433140

大小:10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2

浮力应用复习课_第1页
浮力应用复习课_第2页
浮力应用复习课_第3页
资源描述:

《浮力应用复习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龙舟坪中学集体备课卡年级学科课题名称课时时间主备人九 物理 浮力应用复习课 覃玉红备课组员学习目标1.复习回忆浮沉条件及其几种应用。2.会应用浮沉条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浮沉条件及其几种应用学习难点会应用浮沉条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个人授课个性修订一、同学们自己梳理相关知识,完成知识网络结构图1.物体的浮沉(1)前提:(2)几种情况:受力分析F浮与G的关系浮沉 Ρ物与ρ液的关系二、浮力应用怎样实现浮沉:改变重力或改变浮力怎样改变浮力:改变液体密度及排开液体体积(一)、轮船:1、用“空心”法(增大V排)增大可利用的浮力。2、排水量(设计时所要求的):

2、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t)。3、轮船漂浮:F浮=G物=m物g(漂浮条件)课堂训练:1.小明清洗甜瓜时发现它漂浮在水面,此时甜瓜受到浮力的大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小明想知道甜瓜的密度,于是将甜瓜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静止时溢出水410mL,再使甜瓜向下浸没在水中,又溢出水25mL,此时甜瓜受到的浮力比漂浮时增大了N,甜瓜的密度为g/cm3.(g取10N/kg) 2.如图8-4所示,将同一个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丙三种液体中,静止时小球漂浮在甲液面上,小球悬浮在乙液体里,小球则沉入丙液体的底部,则小球在三种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关系,正确的是()A.F甲>F

3、乙>F丙B.F甲=F乙>F丙C.F甲>F乙=F丙D.F甲<F乙<F丙3.把重为5N,体积为600cm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N/㎏)()A.物体漂浮,F浮=6NB.物体悬浮,F浮=5NC.物体漂浮,F浮=5ND.物体沉在水底,F浮=6N4.一艘远洋轮船装上货物后,发现船身下沉了一些,则它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船由内河驶入大海后,船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一艘油轮满载时排水量为5800t,它受到的浮力为N,在码头卸下8×105kg的燃料后,油轮排开水的

4、体积是m3。(g取10N/kg)(二)、气球和飞艇:1.采用充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升空时ρ充<ρ空气)2.用改变自身的体积,实现沉浮。3.气球不能无限制地升入高空,当F浮=G球时,应该悬浮,实际上在没有达到悬浮时,其内部气压大于外部气压而破裂。(三)、潜水艇:改变G物可以改变浮力潜水艇是在浸没水中由于浮力不变后靠改变自身重力(向水舱充水或排水)来实现沉浮6.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7.用塑料瓶、透明胶带、螺母、塑料管、容器和水等,按图制作了一只潜水艇模型.为使潜水艇下沉,则必须从排气管处(吹气/吸气),潜水艇在下沉的过程

5、中所受到水的压强(减小/不变/增大).(四)、密度计:1、用途:一种可以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2、工作原理: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力等于重力的原理制成的3、读数方法:静止时液面所对刻度,单位为g/Cm34、刻度特点:上小下大,刻度间隔不均匀。8.如图,将同一密度计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烧杯中,它竖直立在液体中,如果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则()A.F甲=F乙 ρ甲>ρ乙B.F甲=F乙 ρ甲<ρ乙C.F甲<F乙 ρ甲<ρ乙D.F甲<F乙 ρ甲>ρ乙三、巩固提高1.要使一块质量为30g的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你的做法是____

6、_____________,此橡皮泥漂浮时所受浮力是_______N.(g取10N/kg)2.如右图所示,一铅块用细线挂在一个充气的小气球的下面,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往池中缓慢注人一些水,则铅块及气球()A.仍能静止B.向下运动C.向上运动D.静止、向上或向下运动都有可能3.质量相等的两个均匀实心球甲和乙,它们的密度之比P甲:P乙=1:2,则它们的体积之比V甲:V乙=;现将甲、乙两球放入盛有足够多的水的容器中,当它们静止时水对两球的浮力之比为F甲:F乙=6:5,则甲球的密度ρ甲=kg/m34.“五·一”期间,某中学的同学们乘坐新型游艇游览浑河,他们

7、乘坐的游艇满载时排开水的体积这3m3,游艇及艇上工作人员总重为1.7×104N,假设每位学生的质量为55kg.求:(1)游艇满载时所受的浮力是多少?(2)为保证安全,这条游艇至多可承载学生多少人?(设浑河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取g=10N/kg)课程资源利用作业(可另附页)备课组成员补充意见 教学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