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民法学总论复习提纲

2015民法学总论复习提纲

ID:40520575

大小:119.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8-04

2015民法学总论复习提纲_第1页
2015民法学总论复习提纲_第2页
2015民法学总论复习提纲_第3页
2015民法学总论复习提纲_第4页
2015民法学总论复习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民法学总论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民法学总论复习Ø考点1.民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民法通则156条,司法解释200条)⑴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民法典(按照一定的体系结构将各项基本的民事法律制度加以系统编纂从而形成的基本民事法律规范性文件)我国尚无⑵实质意义上的民法: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民法典和其他民事法律,法规。2.民法的性质:(一)民法是权利法(二)民法的内容主要是私法(三)民法主要是实体法(四)民法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五)民法强调平等协商和等价有偿原则民

2、法的调整对象:人身关系,是指没有财产内容但有人身属性的社会关系。(非财产性,专属性,人格关系固有性)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产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1民事主体在民法上的地位平等2当事人意思表示自由3等价有偿)财产所有关系:因占有人占有、收益、处分财产而产生的社会关系。财产流转关系:因财产的交换而产生的社会关系3.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区别:①民法与经济法:经济法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原则调整国家机关与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之间的纵向经济关系,性质上属于公法;民法采取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调

3、整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横向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性质上属于私法。()②民法与劳动法:劳动关系在内容上既有平等性又有隶属性,平等性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而隶属性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必须劳动组织内部劳动规则。民法大多是任意性的,劳动法更多是强制性规范。()③民法与行政法:行政法调整一定的行政关系,总是带有国家意志性、隶属性、强制性的特点。④民法与社会法:(社会保障法:社会法作为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其主要目标,性质上不是私法。社会法是强行法,它不允许当事人之间自由设立权利与义务。考点

4、2民法的基本原则;(简答)•一、平等原则(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不同的民事主体参与民事关系,适用同一法律,具有平等的地位,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必须平等协商。对权力给予平等的保护)•二、私法自治原则/意思自治原则(是指法律确认民事主体得自由地基于其意志去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三、公平原则•四、诚实信用原则(现代民法的帝王规则功能•(1)确立行为规则;(2)填补法律的漏洞;(3)衡•平的功能;(4)解释法律;(5)降低交易费用和增•进效益的功能.•)•五、公序良俗原则(公序:即公共秩序。为维持某一国家及

5、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要的一般秩序。良俗:即善良风俗。某一特定社会所应尊重的起码的伦理要求。)5.民法的渊源:1宪法2民事法律3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决议和命令4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性文件5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6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7国家认可的民事习惯Ø6民法的适用范围:一、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是指民事法律规范在时间上所具有的法律效力。二、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是指民事法律规范在地域上所具有的效力。一般的原则是,民事法律规范的效力及于制定该民事法规的机关所管辖的领域。对人的适用范围;Ø7、民法解释:Ø文义

6、解释:按照法律条文的用语的文意及通常的使用方法来进行解释。Ø体系解释:指以法律条文在法律体系上的地位,即依据其编章节条款项之前后关联位置,阐明规范意旨的解释方法。Ø目的解释:以法律规范的目的为依据来阐述法条的疑义。(赋予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Ø当然解释:指法律虽无明文规定,但根据法律法规的目的来考虑,是指民法规范虽然没有明示某一事项,但依形式逻辑、规范目的及事物的当然道理,将该事项解释为包括在该规定的使用范围之内。Ø历史解释:是指法律解释者通过对一项法律规范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的分析,发现该法律规范的真实含义。

7、Ø合宪解释,比较法Ø考点3民事法律关系: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产生,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形成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关系。Ø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简称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的人。Ø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主要包括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可以行使的权力、负担的义务以及受到的其他法律拘束等。Ø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人身利益、物、有价证券、行为、知识产品、民事权利)Ø民事法律事实,指民法认可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分类Ø1、事件2、行为(法律事件是客观事实

8、,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法律行为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发生的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即法律事件是客观的,而法律行为是主观的,但它们都是法律事实的一种)Ø9民事权利:Ø支配权是指可以对权利的客体直接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Ø请求权是指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如债权的请求权、与绝对权保护相关的请求权等。Ø抗辩权是指对抗请求权的权利。抗辩权依其行使的法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