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ID:40596005

大小:6.86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8-04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1页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2页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3页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4页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温固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标要求: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的内容,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认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

2、66)三、动乱的十年(1966-1976)四、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978起)五、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1、重要力量:2、阶级条件:3、农村条件: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外部条件:1、1956.4《论十大关系》:(内容、意义)2、1956.9中共“八大”:3、1960年-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内容、作用)4、十年建设成就:P49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原因、危害)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2、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三年自然灾害;苏联的背信弃义;66------

3、------71-----------73----------75----------76爆红卫兵运动周恩来主持邓小平全结发全面夺权(措施)面整顿束(措施)观看图片,图中所反映的社会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什么影响?政治混乱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实质: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文革”的教训: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保持社会安定团结;C、及时抓住发展机遇······20世纪50-70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工农大跃进,八字方针业人民公社化生产邓小平(73-75)总周恩来(71-73)值年代5

4、2年57年60年66年71年73年75年1、上图反映了5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典型特点是什么?曲折发展2、57-60年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60年后为什么又出现经济发展又上长趋势?4、文革期间出现的两次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简述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又有哪些重大失误,从中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成就:①1953年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②“一五”计划的执行,成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开端;③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④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指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党的主要任务,促使我国社会主义经

5、济迅速发展起来;⑤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失误: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1976年的“文革”•教训: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2008江苏,9)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A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2.(2008宁夏,33)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这主要是因为A.人民公

6、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B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C.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D.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3.(2008年广东理基,65)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即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较少的成本来取得较多的成果。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①“多”②“快”③“好”④“省”A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08上海历史,A组14)右图是一D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1、内容:2、历史意义: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

7、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巨变结果任务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1、农村改革:过程:①尝试:1978年12月,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安徽四川的一些地方积极推广;②中央支持:1980年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③全面推广:1983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式和社会面貌;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