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放血疗法中的放血量的讨论

关于放血疗法中的放血量的讨论

ID:40617648

大小:3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5

关于放血疗法中的放血量的讨论_第1页
关于放血疗法中的放血量的讨论_第2页
关于放血疗法中的放血量的讨论_第3页
关于放血疗法中的放血量的讨论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放血疗法中的放血量的讨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出血量在刺络放血疗法中的把握赵晓光1赵楠楠2(1.辽宁盘锦市辽河油田中心医院;2.辽宁中医药大学)【摘要】:放血疗法中放血量的把握一直是人们争议的话题,笔者总结藏、蒙最等少数民族放血疗法经验,结合自己临床体会,对放血疗法中放血量从放血部位、病人体质,疾病证型,血络状态、血色情况等几方面进行讨论。【关键词】:放血疗法;放血量放血疗法是以工具刺破人体特定部位浅表血络或腧穴,或挑破皮下纤维组织,放出适当血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藏医、蒙医、维医、壮医、哈萨克医等少数民族医学中也广泛应用且各具特色。近年来随着中医学和少数民族医学对放血疗

2、法的深入研究,这一疗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大量的临床观察显示,放血疗法操作简单,疗效明显,且无毒副作用,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但是临床中对这一疗法操作随意性很大,缺乏统一的操作、评判标准,在放血部位、放血量、疗程等方面操作相差很远,其中放血量的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议的话题,放血量太少,刺激量不足,非但难以激发经气产生治疗效果,甚至病血不出,余邪遗留,可导致肝脏痞块、麻风、疖痈等病,或病邪侵及胸部和四肢关节引起黄水病或脓疡。放血量过多,则会引起正气受损,阳精衰败,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把握好放血量,对治疗的效果和病人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总结藏、蒙最等少数民族放血疗

3、法经验,结合自己临床体会,对放血疗法中放血量的把握有以下几点认识。1看部位刺血部位的不同与出血量关系密切。不同穴位其主治特性不同,选取与病情相应的穴位或络脉刺之,可用较少的出血量取得好的疗效,如治痈肿疮毒等局部热瘀互结之症,宜以患处周围紫脉刺血为主,对中暑等证则以十宣、委中通关开窍理血为主,另外穴位所处的部位不同,对出血量亦有影响,刺血络及动脉处出血量应较大,如《素问·刺腰痛论》刺解脉病腰痛,应“血变而止”。《灵枢·厥头痛》治疗厥头痛有“刺尽出血”。刺四肢末梢部位的穴位,如十宣、十二井、耳尖等,其对刺激的敏感性较强,出血量可少些,而其他部位如委中、曲泽、太阳等穴,其

4、敏感性较差,出血量相对可多些,因此可以根据穴位主治特性,结合穴位所处部位,控制出血量。再者,刺血部位多少也影响血量,刺血部位多者,刺激量大,其总出血量相对宜少;反之,刺血部位少,出血量相对宜多。2看体质《素问·刺疟》曰:“适肥瘦出其血也”,“瘦者浅刺少出血,肥者深刺多出血。”体质强弱不同,刺法放血量应当有别。一般情况下,寒热实证、体质强壮之人,非大量出血不足以祛邪,虚证且体弱者大量出血易伤正,而宜少量出血。老年人,妇女,儿童,气血相对虚弱,应当少放血,青壮年气血旺盛,代谢迅速,放血量可以适当多一些。有些经络敏感之人稍稍放血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有些人经络迟钝的患者,

5、只有当放血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有疗效。不管什么体质的患者,放血量都应当先从少量开始,逐渐递增,防止危险发生。3辩证型放血疗法原则上适用于气血瘀滞的实症、热症、寒症,瘀血和经络瘀滞,疼痛的各科疾病。一般程短病情轻,病邪浅的疾病放血量宜少,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病邪深留的疾病,放血量宜稍多。实证、热证、急症,放血疗效迅速,出血不必很多就有立竿见影的功效,寒症、瘀血疼痛类疾病应多放血,以放血后患者痛苦减轻或消失为度,若大量放血症状还未改善就应当慎重处理,防止危险发生。有研究显示,有些虚证也可以用放血疗法[1],但是虚证病人的放血量应该谨慎考虑,应当在辩证清楚,选穴精准,且无生

6、命危险的情况下实施,放血量应以少量为佳。在实际临床中,真实假虚,真虚假实的情况也时常出现,放血量把握不准很容易犯虚虚实实之弊,一般情况下,大量放血为泄法,针对某些保健养生作用的穴位微量放血为补法。放血量还应当根据患者症状的变化随时调整,还有些实证患者经过多次放血后,由于大量失血也会由实证变为虚证,放血量也应随之减少,当病人症状好转后也可以改用其他疗法治疗。4辨血络血络是体表的浅静脉血管,《灵枢。经脉篇》曰“诸脉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灵枢.血络论》“血脉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则而泄之万全也”。一般体表血脉充盈显著,颜色赤红,触之坚满,或呈

7、结节,即为血络。《素问.调经论》中指出:“刺留血奈何?……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又说:“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可见刺血络可以调经络,泻邪气,祛瘀血,防止病邪入里使病情加重。临床上也常用刺络疗法治疗久病,顽症,这和中医中“久病入络”理论相契合,《灵枢。寿夭刚柔篇》“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素问。刺腰痛》篇有关于对刺络疗法放血量的描述“刺解脉在膝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在膝筋肉分间膝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而已。”临床上用刺络疗法放血时,应使血液能够流出为度,不必深刺,也不必挤压制止,任其自然流出,起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