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培训课堂教学

新课程培训课堂教学

ID:40648611

大小:4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5

新课程培训课堂教学_第1页
新课程培训课堂教学_第2页
新课程培训课堂教学_第3页
新课程培训课堂教学_第4页
新课程培训课堂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培训课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培训—课堂教学一、从你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有效性最核心的内涵是什么?你认为怎样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答:已经在教学一线奋战了18个年头,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怎样才是有效的教育这样的思考一直伴随着我。我觉得有教学有效性最核心的内涵是教学效益,即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有所收获,包括知识的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以及学习方法的掌握等等。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两个方面:教师有效性地教和学生有效性的学(一)教师有效性地教1、牢固树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符合实际的课程目标,使学生在三

2、维目标上都能够获得发展,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2、选择有用性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学也所得在教学中多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有兴趣的材料,同时在课堂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有一个层次上的收获。3、在学习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教学的提高点选择在学生的最近发展服区上平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把课堂的提高点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让学生能够跳起来摘到果实。5、关注课堂中生成与预设的统一课前,要做好较高的预设工作,同时对于课堂中的生

3、成要把握好,使其能够和谐地统一在课堂中。(二)学生有效性地学1、获得了新知识,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有效的学习中,学生是学有所获的,最明显的是获得了一些基础知识2、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学生是学有兴趣的,并且在课堂中积极投身于教师所创设的文本中,同时对文本的感情基调有一个深深的体验过程,3、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主要包括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和表达能力、质疑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能力的提高。4、掌握了学习方法的以及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发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掌握有效的教学法,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学以致用,

4、同时思维方式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二、教学实践中你是如何处理过程与结论的关系?用自己的课例或案例说明你是如何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7答:将面向结论的学习转变成面向过程的学习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在揭示新的概念、规律、公式、定律之前,教师通常会给学生提出几个实例或几个实验,即提供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或者教师自己抽象出这些概念、规律、公式、定律来,接着就是训练。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前面一部分的时间和空间配置很少,而训练用的时间往往是相对较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学生面前没有得到充分的

5、展示,更不用说对这些知识的情感体验了。教学形成了“原理?训练?测验?反馈”的教,学习成了“听课?练习?复习?应考”的结论式学习。新课程理念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将面向结论的学习转变成面向过程的学习。在面向过程的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去理解知识,灵活地应用知识,创造性地思考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在讲《熔化和凝固》这节课时,以知识的内容为载体,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首先从熟悉的事例出发,如“水结成冰、冰

6、熔化成水”引出熔化和凝固现象;然后结合事例引导学生猜想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猜想不是瞎想,应该根据教材中所给的事例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想或者对一些可能性做出假设。有了猜想之后就要进行验证,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并组织学生对方案进行交流,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提出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1.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为什么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水中,通过水进行间接加热?2、实验中要放多少水才合适呢?3、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什么位置才比较合适?4、怎样

7、才能把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合适的位置?5、实验当中需要记录哪些数据,怎样记录?6、实验操作的程序是什么样的?7、怎样保证实验的过程安全操作?”学生清楚这些问题以后实验方案也就已经确定了。然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并收集证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操作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包括操作是否规范、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操作是否有安全隐患等等。在学生完成实验探究以后,得出的结果可能并不十分理想,如熔化的温度偏差较大,所画的图像并不能明显地看出来熔化过程等一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在传统教学观念来看实验都是失败的。现在我们

8、注意到新课程标准已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摆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实验的结果是否理想,更要关注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参与程度。不管实验的结果如何,在得出实验结论之后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让学生考虑这样的问题:“1、你的猜想和实验结论是不是一致哪?2、你的结果和其他同学相比有没有较大的差异?如果有较大的差异原因是什么哪?3、在探究过程你是否发现了新问题?4、你对这个装置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