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论证评估

项目论证评估

ID:40654631

大小:4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5

项目论证评估_第1页
项目论证评估_第2页
项目论证评估_第3页
项目论证评估_第4页
项目论证评估_第5页
资源描述:

《项目论证评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吉林省自学考试《项目论证与评估》实践考核报告题目:案例七,案例八考生姓名:付海杰考核号:156准考证号:292110100203考核教师:二O一一年二月二十一日目录案例七王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后评价..........................................................3问题一该项目对环境带来的益处..............................................................................3问题二该项目会给环境带来哪些不理影响?......

2、......................................................3问题三如何维护水利工程的安全,以致不受到污染,使项目的周期更长久,请给出几点建议?....................................................................................................................4案例八思远公司高端财务软件开发项目问题一请根据经济指标数据对该项目进行财务评价分析(行业基准折线率10%—12%,行业基准回

3、收期10年,行业平均投资利率12%)..................................5问题二软件项目生命周期来看该项目的市场风险?.............................................5问题三分析该项目的人才风险(可从人才流失等角度考虑)?..........................5问题四述该项目开发对国民经济的意义?..............................................................6参考文献………………………………………

4、……………………………….........6题目:案例七王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后评价问题:一:该项目对环境带来的益处?答:王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作为一个农业项目,其对环境影响是直接的,这包括对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由于资料不足,因此,只能从定性的角度来对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王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除满足农业灌溉储水后,节约的水全部用在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满足日益加剧的工业用水需求。王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使得灌区旱年无灾,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促进灌区经济作物苹果,草莓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调整。渠旁林网带和排水系统的建设,即可优化生态环境,

5、改善局部小气候和自然景观,又使灌区农田免受淹没。二:该项目会给环境带来哪些不利影响?答:水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自然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也就无法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水资源紧张的年代,出现全球范围的水危机。而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更令人堪忧:一是我国水资源总量严重短缺。1998年我国人均水量为2251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760立方米。二是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很不平衡。水资源绝对数量西

6、少东多,而人均占有量东缺西丰,成两个反向递度分布。三是我国的水环境也在日趋恶化,导致水资源可利用率降低。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未来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还将进一步增加。如何解决水资源供给不足而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除了进行制度创新,改革水资源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调动全社会节水和防治水污染的积极性之外,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节水科技也是一个

7、十分重要的环节。1: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农业用水占我国总用水量的80%,但农业用水中的浪费现象也最严重,灌溉用水占农业用水量的70%,灌溉过程中半数以上在中途渗漏,采用漫灌又要浪费30~35%。今后应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和旱地雨养农业转变为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地农业。对灌溉农业区,节水灌溉技术应以改进地面灌溉为主,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地面灌溉节水技术(如平地、沟灌、间歇灌等)。旱地农业区,应按照水旱互补的方针,充分利用雨水集蓄节灌等现代旱地农业技术,进行以坡改梯为重点的基本农田建设,并通过各种措施,降低无效蒸发,提

8、高土壤有机质,建设土壤水库,增加贮水。同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特征和当地水资源条件,调整作物布局,优化种植结构,选育优良品种。2:推广城市生活用水节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