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是通过寄生和腐生从其他生物有机体获取营养来源的

真菌是通过寄生和腐生从其他生物有机体获取营养来源的

ID:40703529

大小:643.60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8-06

真菌是通过寄生和腐生从其他生物有机体获取营养来源的_第1页
真菌是通过寄生和腐生从其他生物有机体获取营养来源的_第2页
真菌是通过寄生和腐生从其他生物有机体获取营养来源的_第3页
真菌是通过寄生和腐生从其他生物有机体获取营养来源的_第4页
真菌是通过寄生和腐生从其他生物有机体获取营养来源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真菌是通过寄生和腐生从其他生物有机体获取营养来源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真菌病真菌:是通过寄生和腐生从其他生物有机体获取营养来源的一类真核生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和细胞器,细胞壁中含有较多的几丁质和类脂物,缺少叶绿素。桑蚕真菌病亦称硬化病或僵病,在我国各蚕区均有发生,以多湿地区或多湿季节发生较多。因死后尸体上长出不同颜色的分生孢子,可分为白僵、绿僵、黄僵、赤僵等。第一节白僵病第二节绿僵病第三节曲霉病第四节真菌病的发生规律第五节真菌病的防治白僵病是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的蚕病。公元前二世纪的《神农本草经》中药中就有白僵蚕一味:“白僵蚕,味咸,主小儿惊阐夜啼”。公元五世纪左右

2、,陶宏景撰《本草经注》上记载:“人家养蚕时,有合箔皆僵者”。公元十二世纪,南宋《陈甫农书》载有:“黑、白、红僵”三种僵蚕。1834年,意大利的微生物学家BassiA.的两大发现:一、白僵菌是家蚕白僵病的致病因素;二、该菌可以从一个蚕体传染另一个健康蚕体。历史历史第一节白僵病一、病原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从梗孢科、白僵菌属、白僵菌。其生长发育分为三个阶段:分生孢子、营养菌丝、气生菌丝。(一)生长发育周期分生孢子附着蚕体壁分泌Pr酶、几丁质酶体壁溶解血液伸长、生长营养菌丝分枝生长,顶端、两侧芽生孢

3、子全身各处新营养菌丝气生菌丝血液循环蚕死,穿出体壁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着生(二)白僵菌各发育阶段的形态1.分生孢子:球形或卵圆形,2.5~4.5×2.3~4.0um,单细胞,表面光滑,单个存在无色,多个聚集一起呈白色粉末状。2.营养菌丝:长菌丝,无色,有隔膜,在顶端或两侧分化成圆筒形或长卵圆形芽生孢子(短菌丝)。3.气生菌丝:营养菌丝穿出体壁,形成气生菌丝,有隔,能分枝生长。在膨大的柄细胞处常簇生出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单或簇生,瓶形,端部呈“之”字形弯曲,在每一弯曲的端部着生一分生孢子小梗,每个小梗

4、上着生一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聚集成葡萄状,成熟后脱落,飞散。白僵病蚕血液镜检图(相差镜检,600倍)(三)白僵菌代谢产物1.分泌Pr酶、几丁质酶、脂肪分解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等。作用:溶解体壁。2.白僵菌素:环状多肽类化合物(1)白僵菌素Ⅰ:对蚕毒性小,经口添食1000mg/g以上不显现毒性。(2)白僵菌素Ⅱ:毒性大,人工饲料中4-8mg/l即可使4令蚕致死。作用:与阳离子结合,Pr变性,组织和血液理化性质改变。3.2种黄色素(球孢白僵菌素和卵孢白僵菌素)和1种红色素(卵孢素)4.病蚕血液或尸体中有

5、棱形结晶:第一种看法:菌丝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的盐结晶,如草酸钙。第二种看法:白僵菌毒素与Ca++、Mg++等二价阳离子络合形成的结晶。续处理浓度温度℃失活时间(min)日光32~3835h干热901h10030湿热10055530甲醛1%207漂白粉0.2%205盐酸比重1.07530s(四)稳定性常温下5-12个月,虫体上6-12个月,培养基上1-2年,10℃以下3年,>50℃死亡.白僵菌分生孢子的稳定性较弱!!!二、病征初期行动呆滞,食欲减退,后期有时出现针尖状淡褐色不规则小病斑,有时在

6、胸部或尾部气门周围出现1-2个油渍状大病斑。初死蚕头胸伸出,体型特柔软,可在手上任意绕折而不破。死后1-2小时,尸体硬化,经1-2天,从节间膜、口器、气门等处先长出白色的气生菌丝,最后布满全身,并长满分生孢子(白色)。眠中发病蜕皮困难,有些蚕尾部粉红。1.蚕期病征:病蛹弹性降低,环节失去蠕动能力,蛹皮暗淡无光,变黄,死后腹部干瘪,进而全身干瘪,最后在皱褶处及节间膜处逐渐长出气生菌丝及分生孢子(白色)。2.蛹期病征:3.蛾期病征:病蛾腹部干瘪,硬化,翅足易断,最后长出气生菌丝及分生孢子,不能交配产卵,

7、。续三、病变病蚕死亡前菌丝仅在血液中生长发育,并产生大量芽生孢子,同时分泌各种酶类、毒素并形成结晶,使血液呈浑浊的淡褐色。1.菌体大量繁殖,与蚕争夺营养。2.影响体液生理功能,妨碍血液循环,从而影响其他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3.分泌毒素,使蚕儿中毒。4.感染末期使消化液抗菌力下降。5.尸体硬化:A白僵菌吸收散发大量水分,使蚕儿失水。B分泌毒素,形成结晶,使蛋白质变性(除中肠外所有组织)。四、致病机理1.亚急性传染病:感染→死亡,一般3-6天。1-2龄2-3天,3令3-4天,4令4-5天,5令5-6天

8、。2.本病主要发生在大蚕期和上蔟以后。3.高温多湿,发病快。五、发病特点六、诊断1.肉眼诊断病斑:小斑点、油渍状病斑、尾部粉红。尸体:软化、头胸伸出、硬化、白毛。2.显微镜检查取濒死蚕血液,检有无芽生孢子。录像第二节绿僵病一、病原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绿僵菌属、绿僵菌。其生长发育分为三个阶段:分生孢子、营养菌丝、气生菌丝。(一)生长发育周期(同白僵菌)分生孢子附着蚕体壁分泌Pr酶、几丁质酶体壁溶解血液伸长、生长营养菌丝分枝生长,顶端、两侧芽生孢子全身各处新营养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