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总论:法律关系

经济法-总论:法律关系

ID:40715312

大小:89.56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8-06

经济法-总论:法律关系_第1页
经济法-总论:法律关系_第2页
经济法-总论:法律关系_第3页
经济法-总论:法律关系_第4页
经济法-总论:法律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法-总论:法律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经济法律关系组成要素——主体权利义务的当事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自然人内容权利和义务经济权利资格经济义务责任客体权利义务的载体行为物智力成果经济职权;财产所有权;经营管理权;请求权(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指参与经济管理或经济协作活动,依法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即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权利能力是具有法律上认可的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行为能力是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在我国,按法律规定,具备主体资格,能够成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主要有: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企业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

2、;农户、个体经营户和公民。“机关”、“单位”和“团体”,有些有法人资格,有些没有。一个组织(或称“单位”)有法人资格,意味着它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①依法成立;②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③有自己的名称、机构和固定的场所;④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公民:具有某国国籍的自然人,称为某国“公民”。那么,何谓“自然人”?自然人(naturalperson),指在自然状态下出生的人。其含义,在法学上与“法人”相对,在社会学上与“社会人”相对。而其法学上的含义,是在其社会学含义基础上的演绎:在自然状态之下而作为民事主体存在的人,代表抽象的人的概念、抽象的平等的人格,意味着其有权凭平等的机会享

3、有民事权利并承担义务,即“天赋人权”——自然人的人格的存在及平等性是天生的,不是法律赋予的;假设某国法律规定某部分人“不是人”或某部分人是“贱民”,那么,只能说明该法是恶法,而不能认为该规定内容真的可以成立。“法人”和“公民”,是需要着重把握的两类法律主体民事权利能力——法人:始于成立,终于解散。具体范围以登记机关登记的为准,包括一部分公民不可能具有的内容。公民: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具体范围包括一部分法人不可能具有的内容。思考:1、法人的意志与其成员的意志、法人的责任与其成员的责任的区别。2、“出生”与“死亡”的标准。民事行为能力——法人:始于成立,终于解散。具体范围以登记

4、机关登记的为准。公民(以ⅹ指代年龄岁数):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ⅹ<10或完全不能辨别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ⅹ<18或不能完全辨别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3、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ⅹ≥18且精神健全的成年人。另:16≤ⅹ<18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思考:何谓“不能完全辨别自己的行为”,何谓“完全不能辨别自己的行为”?(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或者实施某一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它包含以下含义:1、它

5、是主体享有的利益范围或者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2、它是主体要求他人实施某种行为或者不实施某种行为,以实现其利益的可能性;3、它在权利受到侵害时,主体得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济。民事权利的分类:1、根据民事权利是否以财产利益为内容,可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2、根据权利的作用,可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和形成权。3、根据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可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4、根据两项相互关联的权利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主权利与从权利。5、根据相互间是否有派生关系,可分为原权利与救济权。6、根据权利有无移转性,可分为专属权与非专属权。7、按权利是否现实取得分,可分为既得权和期待权。民事义务,指义务主

6、体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需要,在权利限定的范围内必须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义务的根本特征在于其约束性。义务的范围是由权利限定的,超过权利人权利限定的范围,义务人没有必为某种行为的义务。民事义务的分类:(一)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二)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三)专属义务与非专属义务(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也叫“标的”。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思考:买卖法律关系和运输法律关系的标的分别是什么?(四)法律事实: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客观现象法律事实法律行为受当事人意志支配的人的行为:合法;违法法律事件不受当事人意志

7、支配的客观现象:自然的;社会的前提是由法律规定将它和一定的法律后果联系起来根据是否按照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法律事实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1)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是指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与消灭的法律事实。大多数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与消灭,是由于法律行为所引起的。行为可分为多种,在法律意义上,主要有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之分。合法行为:指人们的符合法律要求的行为。广义的合法行为,即法治意义上的合法行为,指不为法律所禁止的一切行为,包括狭义的合法行为和非法律行为(中性行为)。“法不禁止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