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质

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质

ID:40729950

大小: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6

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质_第1页
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质_第2页
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质_第3页
资源描述:

《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淮南市2009年语文学科参评论文浅谈“学生的语言积累”淮南市潘集区汪庙中学平家书4334136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何谓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个集合概念。它应包含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思维品质、文化修养、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六个方面的要素。这六个要素中,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思维品质应属于‘工具性’,文化修养、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应属于‘人文性’,合起来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正是这种统一,赋予语文这种“工具”以特有的人文内涵──它不仅是交际的工具,也不仅是思维的工具,而且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文化品

2、位的工具。同时,也正是这种统一,赋予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以独特的呈现方式──它是在学生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感知和感悟,通过读、写、听、说等具体的语文实践自然呈现的。”因此语文教学不能架空文本和语言,也不能脱离学生的语言实践,去追求所谓的“人文性”,而应该依托于语言,通过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一、在阅读中积累语言1、利用课堂阅读教学进行积累实验教材的课后训练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读一读,写一写”;二是课后练习题。“读一读,写一写”涉及到的主要是语言材料的积累。语言材料是语言的基石,没有基石,

3、就不能建立起交流大厦。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说的是只要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运用语言表情达意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可见把“读一读,写一写”这项工作抓落实,抓到位,可以改变学生词不达意、词汇贫乏等“语言痛苦”现象,逐渐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解决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无米之吹”的难题。因此教师应持之以恒地指导和督促学生做好这项工作,当然在方式方法上可以灵活点,比如除了读读写写以外,还可以采用造句、联词组段等等,让学生在活学活用中,内化语言材料,提高积累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是课后练习题。实验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一般包括整体感知、文笔精华和延伸拓

4、展这几方面的内容。文章的多种美,如立意美、结构美、技法美、情思美、神韵美、形象美、意境美、风格美等都要通过语言表现出来,所以语言才是根本。现在使用的实验教材,几乎每篇教读课的练习题都有一道围绕“文笔精华”设计的题目,这些问题涉及到两方面:一是根据语境品位语言,具体关联到词语的准确运用,生动运用,倒装句、比喻句的表达效果等。二是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目的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语言积累,活学活用,内化课文语言。由此启发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深化语言积累。2、利用课外泛读作品进行积累语言学家克拉申指出:“人们使用语言的能力

5、,主要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是习得的。”-3-也就是说,要使学生获得母语书面语的能力,必须使学生大量积累书面语的语言材料,而读书,正是学生积累的最好手段。.作家之所以能够拥有一支生花妙笔,不断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更是得益于这种积累。巴金在总结创作经验时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的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因此,教师必须坚持让学生在读书中进行积累,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积累思想。为配合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本阅读积累本,并规定相应的积累要求。例如

6、:每日必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的书再多,不做笔记,也忘得快,所以在整个课外阅读中,要求学生每天看一些书,做一点摘要。数量不在多,内容也不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积累之初,指导学生摘要作品名、作者简介、自己喜欢的字词、成语、句、段、篇以及对自己日后的学习有借鉴作用的内容。老师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积累本(每周一次),及时反馈信息,对记录详尽认真及方法得当的学生给予表扬。每周交流:学生阅读面是丰富多彩的,收获也是多彩多姿的。每周抽出一定时间交流在最近的阅读过程中认为最精彩的语句,介绍给全班同学,同时要求全班同学记录在阅读积累本上。这样,每个

7、学生在将个人财富变成集体财富的同时,也吸收了他人的知识养分,最终达到全班同学的集体提高。并且可以探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学生围绕一部名著,根据自己的读书心得,课堂交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评价,相互借鉴,从而升华对该名著的理解或感悟。  二、在背诵中积累语言我国自孔子率先以“雅言”吟诵文章之后,学界便逐渐兴起诵读之风。唐代韩愈穷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白居易“二十以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清代学者顾亭林酷爱诵读“十三经尽皆背诵”。可见他们对诵读所下的功夫,诵读也成就了他们的学业。古人为学,一开始只

8、是读、背、头脑里只不过装满了一堆“死”的语言材料。书读得多了,背得熟了,学生对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