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

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

ID:40810633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8

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_第1页
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_第2页
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_第3页
资源描述:

《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四部分第九款明确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努力缩小区域差距。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现代管理

2、学认为,一个单位、一个企业,应努力营造出单位文化,形成以单位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使单位获得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前言  一、远近大小各不同--我们的实际 我乡小学在办学条件、办学规模上参差不齐。200人以上的学校有1所,300人的学校有8所;最大的学校生数1235人,最小的学校生数10人。其中,有些所基层小学距离中心学校所在地40公里左右。这样的情况,在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师资配备、教学质量的提升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困难,如何公平管理、有效管理、均衡发展,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成为摆在学校班子成员面前的首要问题。 

3、 二、山重水复疑无路--我们的困惑  边远学校的师资最成问题。我们也出台了一些规定,进行了实施。  1.工作表现不好的老师轮岗到边远山区工作。我们中心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凡在工作中弄虚作假、互相推诿、成绩考核差、民主测评差的老师必须无条件到边远学校工作。  2.原户籍地在边远山区的老师必须无条件回自己的家乡学校工作。  3.新毕业分配的老师,一律到边远山区任教。  这样,边远学校的师资问题解决了,但在实践和管理理论印证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大部分老师出现了消极心态。主要表现在:  1.属于轮岗的教师存在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他们

4、的意识是这样的"反正组织上认为我是一个差的老师,已经给我定性,我再怎么努力也是白忙,干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心态。教学工作更不认真,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下降,出现了恶性循环。  2.原户籍地的老师回家乡任教,总是"忙完课堂下茶园","上课时是教师,下了课则是农民",消极应对工作,导致在当地干群中威信不高,形象不好。  3.新毕业的老师分配到边远学校任教。他们缺乏监督引导机制,在学校所学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不能紧密结合,错过了快速成长的时机,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社会心理学认为:所谓消极心态,是指个体因受自身或外在因素影响,而不

5、满意于自身条件或能力,进而造成信心的缺失,而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又进而对人的社会生活产生消极影响的消极心理状态。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都有可能在某个时期的某个特定情景下出现一些暂时性的消极心态,过于消沉的行为反应,就会对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这时的消极心态就不再是短暂的心理反应,而是属于一种异常心理。这种现象,让我们产生了诸多困惑。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确保学校工作的扎实、稳步推进?  三、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的实践 以人(职工)为中心,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同样,在学校管理系统中,也要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本原

6、理"。我们实施了"三本管理"方式。所谓"三本",即"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学校是师生共同学习进步的平台,是办学之本;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质量的根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教学所指向的对象。三者唯有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才能取得进步。  (一)以学校为本,保证教育公平  1.在办学条件倾斜,达到办学条件的均衡。我校为边远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自然实验室、图书室、远程教育接收设备,使位于边远地区的学校跟平原校享受有基本相同的办学条件。几年来,我们相继为龙通小学、石门小学、福德小学等寄宿制学校添置了冰箱、空调、消毒

7、柜等,使寄宿生享受到了甚至比家庭还要好的生活条件。  2.开展"大校带小校活动"。我们根据学校的办学规模,开展了结对子活动。开展了教学经费互助、教育科研互帮、教育资源共享、教师之间互访等活动,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均衡。  (二)以教师为本,促进教育公平  俗话说"有名师的学校一定是名校,但名校不一定有名师"。教师是学校的办学之本,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我们牢固树立"以师为本"的意识,着力于教师专业的发展。  1.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成长。  我们申报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研课题,中心小学、边远小学等1

8、0所学校的骨干老师参与了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一些边远学校的老师专业水平得以较快提升。如尾厝小学的陈辉都老师,在参与研讨中不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与反思的结合,已成长为我校的名师,成为尾厝小学乃至中心学校范围内的名师,中心学校将其的教学反思在全校内推广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