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防伪热致变色油墨国内外发展概况

印刷防伪热致变色油墨国内外发展概况

ID:40820952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8

印刷防伪热致变色油墨国内外发展概况_第1页
印刷防伪热致变色油墨国内外发展概况_第2页
印刷防伪热致变色油墨国内外发展概况_第3页
印刷防伪热致变色油墨国内外发展概况_第4页
资源描述:

《印刷防伪热致变色油墨国内外发展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印刷防伪热致变色油墨国内外发展概况摘要:本文简要地综述了热致变色涂料及其所用颜料发展的现状,介绍了热变色材料的分类和发展状况,对其各分类的变色机理进行剖析,对热变色材料的应用进行探讨,对其发展的前景进行展望。关键词:低温;热敏变色;可逆;热变色引言:众所周知,伪造货币、票据和商标等将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目前防伪手段主要有水印防伪、激光全息防伪和隐形条码防伪。防伪商标多用激光防伪,其进口设备昂贵,制版价格高。用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制作商标,商标图案的颜色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可逆变化,起到防伪的目的。该方法生产工艺和操作简单、不易仿制,极大地降低了

2、传统防伪标志生产所带来的高额成本,适合普通大众,如铁道部改换的新车票上就使用了来自澳大利亚马克热敏有限公司的热敏油墨。1热致变色涂料的历史与发展趋势热致变色涂料在国外己经有五、六十年的历史,在我国也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六十年代初,随着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炼油装置需要超温报警涂料,热致变色涂料应运而生。七十年代,随着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设计、选材都要根据表面温度分布而定,又促进了热致变色涂料向不可逆多变色方面发展。系列化的不可逆、多变色热致变色涂料的研制成功,为加速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时期,可谓我国变色示温涂料发展的鼎盛时期。

3、上述热致变色涂料均属不可逆示温涂料。加热到某一温度颜色发生变化,冷却时颜色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颜色,从而记录表面经受过的温度。热致可逆变色涂料在加热到某一温度时颜色发生变化,冷却时恢复到原来的颜色。从目前的形势看来,热致变色涂料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四个方面(l)提高对温度的敏感度,缩短响应时间,开发耐热且具有多变色性的示温颜料。发展熔融示温涂料、液晶变色涂料。(2)研制新型可逆变色材料,拓宽可逆变色范围(温度和颜色)。(3)进一步提高变色涂料的适用性和延长使用寿命。(4)广泛应用微胶囊技术。由于微胶囊内、外组分可以变换,以多种微胶囊配成的变色涂料

4、,在宽广的温度范围内可呈现出多种色彩。比如液晶微胶囊化后,可免受外界(如空气、湿气等)影响,提高灵敏性和延长使用寿命。2热敏变色材料的变色机理2.1无机类无机可逆热敏材料是通过把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材料中的热敏颜料发生某些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导致分子结构或分子形态变化引起颜色变化,从而达到指示温度的目的。无机可逆热敏材料的变色颜料大多是含有Ag、Cu、Hg的碘化物、络合物复盐,由钴盐、镍盐六次甲基四胺形成的化合物也是较好的无机可逆热敏材料,如:MCrO4等。无机中结晶类物质受热后变色很快,但是恢复原色时跟空气湿度密切相关所以有些文献称其为

5、热致半可逆型变色物质。目前,国内外正都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以寻找相应的代用品或其他品种的无机类热致可逆变色材料。无机可逆热敏材料合成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但其温度范围窄、变色分散、毒性大、色差小以及受使用条件、加热时间和速度等限制,示温精度不是很高;且其温敏变色机理是利用物质的固有性质,无法自主选择所希望的变色温度和颜色,所以其应用受到限制。2.2有机类有机可逆热敏变色性的化合物较多,如螺环类、双蒽酮类、席夫碱类、荧烃类、三苯甲烷类等。2.2.1螺环类可逆热敏变色化合物螺环类可逆热色性化合物早期报道的主要是螺环吡喃类,这类化合物发展很快,其种

6、繁多。一般而言加热固体时,伴随着熔融过程发生着无色或浅色与有色(如紫、蓝色等)的变化。在溶液中也常有溶剂热色现象。同时该类化合物往往既有热色性又有光色性。在螺环吡喃母体各个碳位上,可以有各种取代基,如最近报道的吲哚啉螺苯并吡喃衍生物。2.2.2含有-CH=CH-的多芳环有机物该类可逆热色性有机化合物含有的碳碳双键往往是把含有苯环或类苯环的共轭体系连成大的共轭体系,其碳碳双键中的碳原子或者是环上的桥头碳原子,或者与苯环等共轭基团相连。虽然该类可逆热色性有机化合物发现较早,研究较多,但其变色机理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因为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平面构型

7、扭转,或者生成了双自由基。在双蒽酮等母体的各个碳位上,可以是各种取代基,如烷基、硝基、烷氧基、卤素、芳香基、苯并环等。2.2.3通过电子转移表现出可逆热敏变色性这类有机可逆热敏材料由电子给予体(隐色染料),电子接受体、调节剂、增感剂及其他溶剂等组成。电子给予体和电子接受体之间因温度引起电子转移现象,通过加入调节剂和增感剂可以使混合物很好地混合,而且还在某一温度发生凝固与熔融的相互转变现象,控制电子的转移程度,使其实现可逆变化。通常,电子给予体和电子接受体的氧化还原电位接近,当温度变化时,二者氧化还原电位相对变化程度不同,使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8、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通过电子的转移而吸收或辐射一定波长的光,表观上便有了颜色的变化,即所谓电子得失机理。例如:低温时CVL供给双酚A电子显蓝色,高温时发生熔融现象,CVL保留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