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1-绪论、问诊及症状学

诊断学1-绪论、问诊及症状学

ID:40825117

大小:219.1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8-08

诊断学1-绪论、问诊及症状学_第1页
诊断学1-绪论、问诊及症状学_第2页
诊断学1-绪论、问诊及症状学_第3页
诊断学1-绪论、问诊及症状学_第4页
诊断学1-绪论、问诊及症状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诊断学1-绪论、问诊及症状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诊断学物理诊断检验诊断症状体征辅检实验室检查问诊体检心电图、超声等血、尿、便等诊断学定义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医学基本技能★医学基本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诊断学内容★病史采集★症状和体征★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诊断学的重要性■为学习临床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临床学科的起点且需要临床实践诊断学的学习要求▲独立地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问诊▲掌握症状体征内在联系及临床意义▲规范化手法进行全面系统体格检查▲熟悉血尿粪等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熟悉正常及异常心电图的图象分析▲根据资料写出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分析掌握的临床资料提出初步

2、诊断问诊☆方法与技巧☆问诊的内容☆特殊的情况问诊的方法与技巧礼节性交谈开始一般由主诉开始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询问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避免重复性提问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及时核实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询问时举止友善、仪表端庄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婚姻、民族、地址、职业工作单位、入院日期病史陈述者、可靠程度等主诉★少于20字★最主要的痛苦★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现病史起病的情况与患病的时间主要症状的特点病因与诱因病情的发展与演变伴随症状诊治经过病程中的一般情况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缄默与忧伤、焦虑与抑郁◆多话与唠

3、叨、愤怒与敌意◆多种症状并存、残疾患者◆文化程度低下或语言障碍◆重危或晚期患者、老年人◆神经精神疾病患者、儿童症状学症状定义体征定义广义症状(包括体征)症状内容(常见症状)症状定义病人能够主观感受到的不舒适感、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如头痛、乏力、呼吸困难等。体征定义医师或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如杂音、罗音、肝脏大等常见症状发热、水肿、咯血与呕血、腹泻、发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吐、黄疸头痛、胸痛、腹痛(疼痛总论)便血、眩晕、晕厥、意识障碍等发热(fever)发热定义发热机制发热原因发热分度热型及临床意义伴随症状发热定义当机体在致热源(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

4、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36℃~37℃)。发热机制内源性致热源外源性产热>散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发热发热原因感染性发热: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最常见。非感染性发热:病原体以外的各种物质引起,包括★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变态反应★内分泌与代谢疾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皮肤散热减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发热分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热型及临床意义热型: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称为热型(fevertype)。临床常见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

5、归热不规则热稽留热稽留热(continusfever):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等。弛张热弛张热(remittentfever):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较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间歇热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低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波状热波状热(undulantf

6、ever):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鲁菌病等。回归热回归热(recurrentfever):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不规则热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炎等。小结虽然根据热型的不同来诊断和鉴别不同的发热性疾病,但由于:①抗生素广泛应用,解热药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不规则;②个体反应性强弱的不同使

7、得热型有时也不典型,如老年性肺炎等。伴随症状寒战、结膜充血单纯疱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出血关节肿痛、皮疹、昏迷水肿(edema)定义:人体组织间隙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发生机制:右下图所示,维持毛细血管与组织间隙液体动态平衡的主要因素有①毛细血管内静水压②血浆胶体渗透压③组织间隙机械压力(组织压)④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维持平衡的四个因素中一个或几个发生障碍则产生水肿。毛细血管A端毛细血管V端组织间隙①②④③水肿主要原因及分类主要原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