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景观营造

居住区景观营造

ID:40833080

大小:2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8

居住区景观营造_第1页
居住区景观营造_第2页
居住区景观营造_第3页
居住区景观营造_第4页
居住区景观营造_第5页
资源描述:

《居住区景观营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品质居住区景观营造1引言一个高品质的居住区室外景观绿地营造必须能为人们提供悠闲舒适的居家生活。以同类型的社区景观建设为参考目标,借鉴景观建设成功的案例,取长补短,对今后的景观建设提出更加深入的要求,突出自身的特点,真正体现现代小区的景观面貌。2对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营造的总体认识当今社会进入网络时代,一方面使人的社会分工更趋细化,合作更为广泛,更能左右环境;另一方面,也使人更为独立,一切东西——水、电、新闻、邮件、广告、甚至基于电脑的工作都可以直通家中,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与交往变得更加简单和稀少,人与社会和自然

2、环境更为分离。但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更渴望回归自然,怀念里弄、胡同那种富有人情味的社区生活。如上海“新天地”的改造,就是在保留传统石库门里弄建筑空间格局、人文景观的基础上对建筑内部重新改建,对外部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同时这也是充分尊重历史、文化而成功开发的典范。3居住环境景观营造原则   居住环境是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人文景观三个层面上,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满足行为的需求:户外休息,娱乐,邻里交往等,这些不同的活动需

3、要配置相应的环境设施来满足对环境景观的功能性要求.随着汽车越来越多的进入家庭,人车分行将形成新的景观,考虑到老龄化,残疾人的需求,设施必须安全,满足无障碍设计的要求. 满足心理的需求:居民对居住环境的基本心理需求包括私密性,舒适型和归属性,环境设计要提供相应的环境气氛,可以通过形式,色彩,质感等满足不同的心理需求.  组织优美景观:居住环境景观之美,是居民高层次的需求,对环境各要素的组合时,不光要注重形式产生的自然美,还有注重深层之美,让人在景观环境中得到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满足. 贴近自然环境:居住环境景观设

4、施在满足功能和美观要求的同时,应当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保护和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水体,绿化等自然生态条件.如在多山的地方,就应随坡气势,筑台逐层,重叠跌落,创造山地居住环境,在滨水地区,应充分利用水的特色,布局形成对水的向心性,增加水的亲和力. 保持文化特色:居住环境的文化特色是通过空间和空间界面表达出来的,并且通过象征性体现文化的内涵.在居住环境中可以适当引入国外住区环境景观的一些特点,但是如果把他们的文化照搬就会不伦不类,应当结合当地的地形,气候条件,居民生活方式来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4人性化方能营造出高

5、品质4.1 居住区交通设计 “人车分流”可以对居住区内交通进行严格分级,减少汽车对步行者的伤害风险,为小区的安全度和景观设计提供便利条件,但是这也造成了交通空间使用的单一化,无疑将增加交通使用面积。“人车分流”与“人车合流”是居住区交通组织的两种手段,各有特点。现在的居住区由于开发商财力有限,多为组团规模,常在入口处实行“人车分流”。而“人车合流”通过合理的设计降低危险度,可以增加场所中人的活动行为,带来更强的生命力,并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方便。采用人车合流的道路应该进行人车分道设计,利用路面高差或花池绿篱把

6、机动车和行人分开,或者把人行区作成倾斜的坡地都可以达到目的。在居住区内严格的控制车速是必须的,除了安设限速标志外,在道路的设计上采取适量的弯道设计,迫使司机降低车速,但在弯道两边要保证司机开阔的视野,在道路一侧应设置一定数目的临时泊车位可以帮助司机避让紧急情况。 在居住区的交通组织中要特别考虑到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户外活动。他们需要专门的行走的路线,步行道表面应该材质一致,防滑,无反光,宜采用有防滑条纹的浅色混凝土。步行道的的坡度不应超过1:20。在步行道的设计上注意提供视觉、听觉和触觉上的刺激,在需要变化的地方

7、采用黄色、红色等易于察觉的颜色。步行道两边栽种有气味的花木,在同一级道路上采用相同的铺地花纹,让人们有充足的感官体验,增加人们的方位感。这对于逐渐减弱感官功能的老年人或残疾人是十分重要的。步行道两端的种植池应抬高至70cm 左右并且池沿加宽,易于老人或残疾人扶持和就座。 步行道的宽度应最小保持1.8m宽,保证一辆轮椅和一个人并行。在有高度变化的地方应并排布置坡道和台阶,在道路两侧设置约65cm 和80cm高的扶手。4.2 住宅空间的再划分 目前居住区的住宅空间划分往往以“组团”为基本单位,这是一种以道路和采光

8、距离来划分空间的居住模式,满足了基本的采光需求,但是平均分配土地资源,空间围合感较差,同时大规模的组团视线互相穿透,私密性差,安全度低。因此对组团再进行划分,以“院落”作为住宅空间的基本模式,由若干个院落构成组团。院落属于半私密性空间,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布局特点,其围合性和向心性都体现了传统的“重视邻里关系、互帮互助”的居住特点,并且提高门外场地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扩大住户的活动范围。一般来讲,“三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