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的多样性

ID:40843984

大小:4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8

文化的多样性_第1页
文化的多样性_第2页
文化的多样性_第3页
文化的多样性_第4页
文化的多样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的多样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比保护古建筑、古民居、古老手工技艺更急迫的是抢救乡村的农耕记忆,那些只存在于村民头脑中的碎片化历史记忆是重新凝聚村庄、确立他们文化自信的重要纽带。抢救乡村的农耕记忆的积极意义是(  )①促进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②集中展示民族文化与表达民族情感③促使乡村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 ④研究乡村文明演进和展现乡村文化多样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习近平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会时发表演讲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姿多彩、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

2、特色之别。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下列诗句中与习近平强调的观点一致的是(  )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④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仁川亚运会上,卡塔尔女篮队员坚持佩戴头巾参赛,被直接判负。卡塔尔队愤然离场,表示:“我们不能摘下头巾,这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处于安全考虑,国际篮联禁止球员佩戴头巾上场。而在国际体坛,足球、板球等项目为尊重宗教习惯,近年先后取消了运动员不得佩戴头巾的禁令。对

3、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的让步,是不可避免的②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各民族的文化③发展先进文化,就必须抵制、改造落后文化④加强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消除文化隔阂的重要途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西南首秀上,有“威尔士民谣王子”之称的音乐家TheGentleGood专程来蓉,与本地音乐家同台,用威尔士语和中国传统乐器演绎以李白生平为主题的专辑《不朽的诗人》,为成都市民献上一场中英文化碰撞、融合的盛宴。这说明①文化逐步融合,走向同一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不同民族文化相互

4、借鉴相互交流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5、目前,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产品中,“送出去”(政府性质交流)的多,“卖出去”(商业性质)的少。要加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度,不仅要提高“送文化”的质量,更要探索将文化“卖出去”的经营之道。为此,我们应该(  )①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满足不同受众需求②增强文化创造力,优先考虑经济效益③挖掘国外文化资源,凸显他国文化特色④选择恰当表达方式,用心讲好中国故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 “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

5、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甘地这句名言强调的是(  )5A.要扬弃传统文化,革故鼎新       B.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C.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也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D.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和发展7、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

6、怀    D.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 8、“八闻名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兼容并蓄,造就了独具特色的闽南地域人文景观。这有利于①闽南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③繁荣闽南文化,推动闽南文化走向世界④文化在相互借鉴中消除差异,渐趋融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时指出,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互联网①改变

7、文化资源传递的手段,催生社会变革    ②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人类生活新空间  ④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15年7月4日,中国申报的“土司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土司遗址”见证了古代中国对多族群聚居地区管理和多元文化保护的独特智慧。“土司遗址”申遗成功有利于①植入国际理念,消除民族文化差异   ②研究人类文明,展现文化多样性③保护文化资源,维护文化生态平衡   ④获得国人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