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发展之路

中国核电发展之路

ID:40855522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8

中国核电发展之路_第1页
中国核电发展之路_第2页
中国核电发展之路_第3页
中国核电发展之路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核电发展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核电发展之路一、中国及世界核电背景90年代初开始,人们对核能的评价发生了有利于核能的转变,其原因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核电在保障能源供应和平抑能源市场价格波动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核能的能源供应,从经济上和生态上都有一定的风险,人们也认识到存在着不断改进核电厂安全技术从而减少事故风险的可能。这与80年代的景况相比,有了很大的好转。那时,核电发展有所减缓,其基本原因有四个:一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衰退,电力需求的增长呈呆滞状态,有的国家甚至电力过剩;二是核电成本因其安全要求大为提高而上涨,核电站造价和运行费用增加;三是核电站运行安全问题;四是核废料后处理问题。这些问题对核电发展虽

2、有一定制约作用,但没有构成对核电生命力的威胁。自2005年起,国家重新启动核电建设,“十五计划”提出的“适度发展核电”,在“十一五规划”中修改为“积极发展核电”,今年10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中国科学院学部核能发展战略咨询组近日起草的一份战略研究报告指出,我国能源供应面临三大挑战:第一,能源发展需求与我国能源资源人均拥有量不足之间的矛盾;第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合理,大量燃煤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问题;第三,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能源浪费比较严重。为应对上述挑战,我国将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作为基本国策放在首

3、位,并逐步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逐步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份额,提高新能源的份额。而“在各种替代能源中,只有核能既是一种经济、安全、洁净的能源,又可大规模地替代化石能源。只有积极发展核能,才能缓解我国近、中期能源供应方面的压力,并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核电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积极发展核电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积极发展核电是保存核工业体系的需要,核电厂对于培养核人才、促进核科研、发展核设备、保存核燃料生产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积极发展核电可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通过核电站的建设,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国产化能力的提高,更

4、重要的是通过核电设备的制造,使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有一个明显跳升。我国目前核电成本还将高于煤电。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引进的核电站投资高。随着环保部门对煤电厂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核电技术的成熟和成批建造,今后的核电站和煤电厂基建成本差别将会逐步缩小。第二,由于国内核电站少,核燃料生产未形成规模,我国国产核燃料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而煤价却只有国际市场均价的1/3到1/2(国内,煤炭供应持续紧张时,煤炭企业曾因为合同电煤价格太低而毁约)。随着核电的发展,核燃料需求的增多,核燃料和煤的价格都会向国际市场价格靠拢。可以说,核电成本高于煤电成本的现象只是暂时的,国外在核电发展初期也同

5、样经历过这一阶段。二、中国核电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待批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规划核电装机容量为8600万千瓦。中国核电用三十年的时间走过了“三轮引进”之路:中国核电在1980年代的第一轮发展中确立了以“引进+国产化”为主的路线;1990年代,又经历了以纯粹购买电容为目的第二轮引进;虽然与引进并存的自主发展走了20年,它却被进入21世纪之后的新一轮核电发展计划彻底放弃了,2002年末至2003年初所确定的新一轮核电发展路线,再一次是依靠对外引进,而且是比前两轮引进更彻底的全盘引进。2006年美国西屋和法国法玛通在中国第三代核电招标战的争夺正空前白热化

6、,而中国自主研发并在秦山核电项目中成熟起来的第二代核反应堆技术却沦为看客。这一系列的引进行为将中国的自主创新技术置于尴尬境地。美其名曰“引进先进技术,促进我国核电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虽然“一步到位,实现跨越”的方针已经开始付诸实践,但中国核电发展的美好前景并没有浮现出来,第三轮引进路线仅仅实施了三四年就已经破绽百出。如果任由这样发展下去,到2020年实现核电装机容量为8600万千瓦是不可能实现的。引进路线的代价空前昂贵,引进路线也难以引进技术。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与理论证明,能够引进技术的必要条件,是引进方具有相当的技术吸收能力,而这种吸收能力只能来源于自主研发的经验和努

7、力,所以只有将引进活动置于自己的研发经验基础之上才能“消化、吸收”外来技术。我国核电发展的一个重要技术瓶颈在于,核心部件主要还是依靠进口。中国的研究队伍仅有一千人,尽管这已经是个庞大的数字,跟美国相比还远远落后。据媒体报道,以前国内建成和在建的核电机组中,近九成的核心技术及设备须从国外进口。在秦山二期、三期、大亚湾、岭澳、田湾等项目中,国内厂商只能提供辅助设备,或者只是个别主设备的分包商、合作制造商。以岭澳一期为例,核岛设备国产化率只有15%。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教授顾忠茂表示,虽然我国核电建设的国产化率有所提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