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中产业互动研究

城乡统筹中产业互动研究

ID:40917404

大小:732.5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8-10

城乡统筹中产业互动研究_第1页
城乡统筹中产业互动研究_第2页
城乡统筹中产业互动研究_第3页
城乡统筹中产业互动研究_第4页
城乡统筹中产业互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乡统筹中产业互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8年8月Aug.,2008第8期(总245期)ChinaIndustrialEconomicsNo.8【产业经济】城乡统筹中产业互动研究任迎伟,胡国平(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74)[摘要]本文将从产业互动的视角研究城乡统筹。通过简化的城乡产业互动关系的演进模型,可以看到,城乡产业关系是一个从无关联的初始状态到高层次的互动关系的动态演变过程。且进一步得出:城乡产业互动机理发生在于城市产业与乡村产业作为独立、有自组织能力的双主体的形成,以及城乡产业关联性深度与广度的提高;政府在城乡产业互动层次高级化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关键词]

2、城乡统筹;产业互动[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80X(2008)08-0065-11城乡产业经济关系的研究,从Thunen(1826)、Weber(1909,1914)到Lewis(1954)、Perroux(1955)、Hirchman(1958)、Fredmann(1966)等,都把城乡经济关系看成是以城市为中心、先城市后乡村的一种联系与互动;强调以先发展城市,后带动乡村地区的发展。本质上看,是城市—工业导向的城乡产业发展思想。Schultz(1964)、Lipton(1977)等则坚持了不同观点,强调乡村产业的重要作

3、用。一些学者更是提出了通过次级城市发展战略(Rondinelli,1983)、Desakota区域(McGee,1991)、农业城镇发展模式(EpsteinScarlett&JezephDavid,2001)等来平衡城乡产业发展,进而实现城乡相融、城乡一体化(Howard,1898;Mumford,1961)。我国学者周叔莲和郭克莎(1994)、曾菊新(2001)、刘礼(2003)、杜肯堂(2003)、杨晓娜等(2004)等对城乡产业的共同发展问题进行了探索。但对城乡产业互动机制的形成与演化以及互动效果改进等方面的研究仍较少。从我国实践看,处理城乡经济关系

4、过程中所采用的城市带动乡村、乡村城市化等模式,背后隐含着的主导思路是城市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而乡村的本体地位、能动作用往往被忽略。城市和乡村成为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相互之间无法形成有机的联系。本文认为,城乡统筹的目标是城市与乡村各自都能发挥其独特禀赋,和谐发展;而产业互动理论则是理解统筹城乡经济的较好切入点。文中将从城乡产业互动内容、制约因素、互动层次演进机理等方面来探讨城乡统筹问题。一、互动视角下的城乡产业关系互动是主体之间相互影响及作用的交往活动,或是交互主体对其他主体的行动与反应过程。而互动得以发生的基础,是交互主体在相互理解基础上共同利益及各自利

5、益之间的相互关系(Simmel,1908;Coser,1956)。组织关系亦是源于互惠性的资源交换或组织间利益的冲突,它是一个效率比较的资源交易过程(Benson,1975;Homans,1958),本质上是一种资源依赖关系(Pfeffer&[收稿日期]2008-05-30[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2007年度重大招标项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四川‘四个跨越’系列研究”。[作者简介]任迎伟(1973—),男,浙江景宁人,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胡国平(1981—),男,浙江永康人,西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65Salan

6、cik,1978)。城乡关系,从互动角度看,是城市与乡村围绕各自经济利益,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制度等各方面相互依赖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经济互动是城乡互动的重要内容,产业是经济的载体,因而城乡产业互动是研究城乡关系的关键,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城乡产业互动主体就是城市产业与乡村产业。更细化地说,是城市产业要素(包括组织、资源、市场、劳动力、技术、信息、发展机会等)与乡村产业要素之间的多重传播或拓展,它们构成了城乡产业互动的内容与载体。通过互动,促进城乡交易关系形成与不断扩大,城乡产业间关联性逐渐加强,城市产业与乡村产业互为市场,城乡产业链条都将拉长与壮大

7、,双方均获得持续、有效的共同发展。互动诱因在于互动主体间的合作,而合作成功的基石是互惠及互补(Powell,1990;Macneil,1985)。城乡产业互动的基本动力来源于城市产业与乡村产业利用现实的与潜在的禀赋、被依赖关系等获得各自发展的内在要求。由于资源的稀缺以及缺乏对环境不确定性的认知能力等(Oliver,1990),作为互动主体的城市产业与乡村产业,为提升其资源配置效率及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相互间的信息沟通,必然会促使产业要素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流动。由此,城乡经济关系从无到有,城乡产业相互关联逐渐加强;关系由浅入深,完成城乡产业对接;由竞争关系

8、向竞合关系转变,城市与乡村产业间交易增加,各自产业部门不断扩展与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