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岩大桥隧道通风专项方案

曾家岩大桥隧道通风专项方案

ID:40973799

大小:1.83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8-12

曾家岩大桥隧道通风专项方案_第1页
曾家岩大桥隧道通风专项方案_第2页
曾家岩大桥隧道通风专项方案_第3页
曾家岩大桥隧道通风专项方案_第4页
曾家岩大桥隧道通风专项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曾家岩大桥隧道通风专项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交通建设重庆市曾家岩嘉陵江大桥工程隧道通风专项施工方案概述中交二航局二公司曾家岩大桥工程项目经理部2016年03月重庆市曾家岩嘉陵江大桥工程隧道通风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交二航局二公司曾家岩大桥工程项目经理部2016年03月目录1编制依据11.1通风设计依据11.2编制原则12工程概况12.1工程简介12.2工程结构22.3自然条件42.3.1地形、地貌42.3.2地质条件42.3.3水文42.3.4地震52.3.5气象52.4施工条件53通风方案设计73.1通风方案设计目的83.2通风设计原则83.3通风

2、设计标准83.4隧道空气主要污染源93.5通风要求93.6通风方式94通风方案94.1通风参数94.2风量、风压计算94.2.1风量计算94.2.2风压计算114.3设备选型114.4通风方案125施工通风安全措施135.1施工通风安全组织机构135.2施工通风主要岗位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145.2.1测风员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145.2.2主要通风机司机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155.3通风管理制度155.3.1一般规定155.3.2通风系统定期检查制度165.3.3通风管理交接班制度165.4施工通风安全技术措施1

3、65.4.1风机安装165.4.2风管安装175.4.3通风系统日常管理和维护措施181编制依据施工通风是隧道施工的重要工序之一,是隧道安全施工的关键。合理的通风系统、理想的通风效果是实现隧道快速施工、保障施工安全和施工人员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根据以往隧道通风经验及对当前通风设备技术性能的调研结果,按照自成体系的原则,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隧道通风方案。1.1通风设计依据(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2)《重庆市曾家岩嘉陵江大桥项目工程隧道工程施工图》1.2编制原则严格遵守招标

4、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验收标准。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适用性,安全可靠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对现场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严密监控,动态控制,科学管理的原则。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曾家岩嘉陵江大桥工程连接重庆江北区与渝中区,位于嘉陵江大桥与黄花园大桥之间,采用双层桥面路轨共建形式。大桥北接线长2.90km,其中兴盛隧道长2.895km,洞身段为分离式双洞隧道,双向4车道。通过隧道路轨共建段连接隧道主线,主线依次上跨城市轨道9#线、10#线、洋河东路,连接至渝北区兴盛大道。主线在K2+820、K2+7

5、60处分别设置A、B匝道连接黄观路,其中:A匝道路线总长697.332米(隧道长519m),B匝道路线总长476.2米(隧道长220m),隧道为单洞双车道,设计车速30km/h。曾家岩大桥北接线隧道工程平面位置见图2.11所示。18图2.11隧道工程平面位置图1.1工程结构曾家岩大桥北接线隧道工程主要由江北侧部分主线隧道及江北侧黄观路A、B匝道组成。其中隧道主线为分离式双洞隧道,间距2B(2倍洞跨);接线隧道A、B匝道,均为单洞双车道隧道。主线双车道建筑限界为9.5m*4.5m,详见图2.21主线隧道界限图,主线隧

6、道采用曲墙半圆拱的三心圆断面,其内轮廓拱半径为5.10m、曲墙半径为6.50m,净空面积为55.31m2,详见图2.22主线隧道断面图。图2.21隧道主线建筑界限18图2.22主线隧道断面图匝道建筑限界为8.5m*4.5m,详见图2.23匝道界限图,标准断面隧道采用五心圆曲墙断面,其内轮廓拱半径为4.45m、曲墙半径分别为5.10m和6.5m,净空面积为48.09m2,详见图2.24匝道断面图。图2.23匝道建筑界限图18图2.24匝道断面图1.1自然条件1.1.1地形、地貌拟建道路区属侵蚀剥蚀丘陵地貌,大

7、部分经人工改造,地形较平缓,多为市政道路和建筑物,部分为原始地貌或人工改造程度低,地形有一定的起伏。1.1.2地质条件拟建线路区内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人工素填土、残坡积粉质粘土、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砂泥岩等。隧址区位于川东南孤形地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皱运动,拟建工程大部分位于龙王洞背斜核部偏东翼,少部分接线位于龙王洞背斜核部偏西翼。经工程地质调查及访问,拟建场地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岩溶及活动断裂等其它不良地质现象。1.1.3水文18隧道段覆盖层厚度整体较小,不具备典型的含水层,除了地势较低

8、的位置有少量地表水汇集外,隧道段场区内地下水含量甚微。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利特征,场区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局部地段地形低洼,后经人工改造回填,可能含有一定的地下水。抽干钻孔残余水后观测,钻孔内地下水恢复缓慢,无稳定地下水,沿线地下水不发育。1.1.1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