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高中地理教材解读

吴高中地理教材解读

ID:41147722

大小:3.89 MB

页数:85页

时间:2019-08-17

吴高中地理教材解读_第1页
吴高中地理教材解读_第2页
吴高中地理教材解读_第3页
吴高中地理教材解读_第4页
吴高中地理教材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吴高中地理教材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地理教材解读西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吴炳芬地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当代地理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1.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研究2.陆地表层过程和格局的综合研究3.自然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建设研究4.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系统的机理和调控研究5.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和“数字地球”研究地理学研究的趋势1.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2.深化微观研究、注重成因和机理变化3.拓展地理学的应用研究领域4.研究方法和技术的现代化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的特点使用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的教学建议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的特点新教材版本特点:一标多本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各种

2、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初中地理教材以区域地理为主。根据初、高中地理教材编写的原则,初中地理注重说“地”,高中地理注重讲“理”。换句话说,高中地理的“理”是在初中基础上展开阐述的。高中新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案例分析方法运用于课程内容设计,即从同类中选取隐含着本质性因素、基础性因素的内容作为案例,让学生透过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学习认识问题的思路,然后由个别的知识向同类的知识迁移,进而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论。怎样看待教材?不能把教材看成“圣经”

3、教材只是主要的教学资源之一教材不能替代教学。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依据课标,反映改革要求对课标的再创造用足课标留下的空间给教学留下更大的空间,以促进教学改革。思考本套教科书与课标的关系基本对应知识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但不系统重点突出,探究方法,案例形式课文系列:有章、节、框题、复习题探究系列:课题、检查进度、探索、案例研究结合方式:1.在每章的章首,结合内容,设计一个“课题”,要求在章中的相关节中进行,由节中的“检查进度”来实行;2.每节开头设计“探索活动”,用以引发探究。3.每节结尾处有一个“案例研究”。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的结构

4、特点:双系列体系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选择特点从公民素质教育出发,选择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重视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基本地理观念的培养。较好地体现了地理课程的基础性。知识基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本原理(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天气系统的特点,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等);基本规律(包括地球运动规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等);基本过程(包括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等)。中图版高中

5、地理教材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特点将探究学习的观念和方法始终体现于教科书中,使教学过程成为探究过程,同时也是培养能力,及养成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这是其核心特色。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图文风格图文结合阐述地理原理,说明地理现象,文字生动、可读性强;采用景观图、示意图、插图、漫画等,简化复杂的地理原理,降低内容难度;随图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好奇心。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课文辅助材料的特点包括学习指南、链接、阅读、案例研究等,所占课文比例适中,位置穿插于课文之中;学习指南、链接对正文有较强指导性,配置较为合理;阅读、案例研究是对正文的拓展。中图

6、版高中地理教材作业位置与数量每章开始设置研究性课题,课文中配置多样化作业系统:探索、思考、读图、讨论、活动等,每节候有3个-5个复习题,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而且强化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图像系统的特点图像数量:493幅/330页。图像注重配合文字的使用,如注解、补充、分析及指导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图像的含义。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案例设计特点案例篇幅较大。教材注重案例材料的提供和过程分析,这有利于学生了解案例背景、过程与结果,便于学生进行分析和探究。案例容量较大,占教材页面较多。使用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的教学建议1.准确把握课程标准2.

7、教学进度建议3.精心做好教学设计4.努力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5.尝试学案教学,为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条件6.探究方法的使用7.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8.案例教学策略9.如何完成教材中的课题?10.探索的作用与思考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8、,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1.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教材是怎样呈现这些内容的?落实课标要求的关键是什么?哪些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