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的思考和做法

在数学教学中的思考和做法

ID:4143312

大小:219.8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29

在数学教学中的思考和做法_第1页
在数学教学中的思考和做法_第2页
在数学教学中的思考和做法_第3页
在数学教学中的思考和做法_第4页
在数学教学中的思考和做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数学教学中的思考和做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新高考新对策20071128RGDJP(镇江)新课程新高考新对策——在数学教学中的思考和做法江苏省如皋中学段建平2008年将是不平静的一年,除了奥运会的举办等国际国内的大事以外,就数牵动千百万家庭的高考了,特别是我们江苏的高考,是进入新课程后的第一次高考,全新的课程标准、全新的教学方法、全新的高考模式、全新的录取形式,加之今天出来《课程标准》明天又出来《教学要求》,接着又出来了《考试说明》,最近又出来了《录取方法》,搞得我们既眼花缭乱又手忙脚乱,既疑惑担心又跃跃欲试,当然,第八次的课改不可能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目前所做

2、的一切也不可能都符合课改的初衷,不过我们在不断的学习思考我们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下面将我们的思考和实践的情况向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作一汇报权当抛砖引玉。第一点:面对课改,我们重活一次!课改的话题早在若干年前就开始了,在越来越近的触摸课改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到课改方案后,我们先是“疑惑”——这样的课改方案能进行下去吗?(因为据我所知,我们的宝岛台湾搞了十年的课改,最后不得不宣布“课改失败了”);然后是“不解”——几十年都是这样教的,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了一批批科学家、培养了一代代国家领导人,即使搞课改方案的人也是这种教育模式培养的

3、,这种模式何罪之有?继而是“担心”——冒着一股洋味的课改方案能适合中国国情吗?这一切的一切,在我们走进课改后,“疑惑”变成了吸引“不解”变成了理解,“担心”变成了信心。那么这个转变是在什么基础上获得的呢?我认为主要是下面三个方面:1.学习。加强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我们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前提。新课改的实施,使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与原有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摩擦和碰撞,也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提出严峻挑战,更使教师遇到诸多困惑和难题。如新课程理念与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的矛盾,新的教材与教师旧有知识体系的矛盾,新的

4、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矛盾;从学生层面看,教师如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又会遇到三个关键难题:一是终身学习观念的培养,二是自主学习方式的培养,三是合作学习精神的培养。而这些难题的解决至关重要,破解的方法当然也只能是学习,“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第1页共10页新课程新高考新对策20071128RGDJP(镇江)2.研讨。关于研讨,南通大市有学科基地,如皋小市有研讨沙龙,学校有课题小组。⑴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研究和对待新高考方案⑵冲击“6A”策略研究⑶各学科选修模块选择研究⑷“选学”、“选考”所带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⑸新课程背

5、景下高中阶段课时安排研究及课时建议方案⑹课堂教学中使用“活动单”的研究⑺关于文科数学与理科数学的应对策略研究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成长档案袋研究⑼如何在“自主招生”扩大进程中取得优势的研究⑽高考总分降低后对教学与录取的影响研究3.思考。只有思考,才会使“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己的灵魂不是空白;只要行动,就会使“园丁”自己也成为一朵花!一个不习惯独立思考的教师没有资格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一个没有素质的教师不能妄谈实施素质教育,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决不可奢望进行教育创新,一个只知道空发牢骚而鲜有行动的教师更没有资格在学生面前声称:

6、“我是你们的老师”!教育是什么?北京师范大学肖川博士一段关于“什么是良好的教育”的充满诗意的阐述常给我震颤:“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也许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地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

7、过由衷地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假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在思考,都在行动,学生不就有可能接受到“真正的、良好的教育”?第二点:我与新课程同行无论我是一个教师还是教导主任还是副校长,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走进新课程后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我归纳了如下三点:第2页共10页新课程新高考新对策20071128RGDJP(镇江)一是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那就是让学生主动地学,有个性地学,在参与中学习、在活动中养成习惯,进而获得科学知识和能力。这就是学校教育中的学生主体观

8、。反思我们过去的课堂,学生的主体性严重缺失。讲法上无视主体;问法上伤害主体;活动上代替主体;情绪上“催眠”主体。当然,我可能言过其实了,不过至少说有少部分的课堂教学是存在这些现象的。在山东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我看到这样一条标语:课堂的生命力来自于对事件和事实的感受与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与好奇;来自于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