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 教案

《木兰诗》 教案

ID:41448137

大小:7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5

《木兰诗》 教案_第1页
《木兰诗》 教案_第2页
《木兰诗》 教案_第3页
《木兰诗》 教案_第4页
《木兰诗》 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木兰诗》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木兰诗》年级:七年级上科目:语文课型:讲读课文24.木兰诗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教学重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想:   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

2、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结束后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一、熟读课文,解决生字拼音。二、完成《探究》积累应用部分。三、了解文常,着重记忆划线部分。1、《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

3、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乐府诗歌双壁——《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2、乐府诗: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

4、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问:巾帼不让须眉,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6课题:《木兰诗》年级:七年级上科目:语文课型:讲读课文穿透历史的烟云,一睹这位金戈铁马的女英雄吧!二、诗

5、歌诵读,整体感悟1、诗歌诵读:——(1)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唧(jī)机杼(zhù)军帖(tiě)可汗(kèhán)愿为(wèi)市鞍(ān)马鞍鞯(jiān)辔(pèi)头溅溅(jiānjiān)胡骑(jì)啾啾(jiūjiū)戎(róng)机朔(shuò)气金柝(tuò)百千强(qiáng)扶将(jiāng)阿姊(zǐ)磨刀霍霍(huòhuò)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云鬓(bìn)贴(tiē)傍(bàng)地走2、诗中多次说“十二”。军书是“十二卷”,同行是“十二年”,策勋是“十二转”

6、,为什么都是十二?(十二卷的军书,“卷卷有爷名”不合理;“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有出入;“策勋十二转”未免记功太多。其实,“十二”是极言其多,“十年”也是如此,都不能作为确实的数字。这样运用数字,不拘泥于事实,都体现了民歌的特点。)3、整体感悟: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结合插图,说说全诗可分几部分,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按什么顺序来写?明确:时间顺序第一部分(1段)――― 木兰纺织(停机叹息)------勤劳孝顺第二部分(第2—3

7、段)――― 木兰从军(代父从军)------机智深明大义第三部分(4段) ――― 木兰征战(十年征战)-------英勇善战第四部分(第5-6段)――― 木兰还乡(辞官还乡)------不慕名利崇尚亲情(最后一节是一段附文,是歌者对木兰的赞辞。)三、修辞手法1、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指上下文中相关词语互有省略,而意义上则互相补充,从而使文辞简洁精练。(详见课后P16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是不是说将军都战死了,而壮士征战十年归来了?(不是,这是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将士们(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多年后重返故乡。同样的,又如“雄兔脚扑朔

8、,雌兔眼迷离”应译为:雄兔和雌兔都脚步跳跃,目光迷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