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标准方程教案

椭圆标准方程教案

ID:41458995

大小:6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5

椭圆标准方程教案_第1页
椭圆标准方程教案_第2页
椭圆标准方程教案_第3页
椭圆标准方程教案_第4页
椭圆标准方程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椭圆标准方程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2椭圆2.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课型:新授主备人:秦雪萍审核:高二数学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2)使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过程。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亲身经历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的获取过程,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2)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研究问题,提高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和乐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2)通过椭圆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

2、和谐美、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重点、难点:重点:椭圆定义及其标准方程.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椭圆定义是通过它的形成过程进行定义的,揭示了椭圆的本质属性,也是椭圆方程建立的基石,这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通过实例使学生去探究椭圆的形成过程,进而顺理成章的可以推导出椭圆标准方程,以实现重、难点的化解与突破。●教学建议:本节课宜采取的教学方法是“问题诱导—启发讨论—探索结果”以及“直观观察—归纳抽象—总结规律”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引、思、探、练”的结合,引导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采用“激发兴趣、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师生互动的

3、教学氛围。学法方面,通过利用圆的定义及圆的方程的推导过程,从而启发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让学生体会到类比思想的应用;通过利用椭圆定义探索椭圆方程的过程,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产生主动运用的意识;通过揭示因椭圆位置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分类讨论,进行分类讨论思想运用的指导。●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出问题:按问题要求应该画出什么样的图形?【问题导思】: 1、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能在图板上画出一个圆。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点处(如图)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什么样的一个图形

4、?【提示】: 椭圆2、在上述画出椭圆的过程中,你能说出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吗?【提示】:笔尖(动点)到两定点(绳端点的固定点)的距离之和始终等于绳长.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

5、F1F2

6、)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思考】:为什么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必须大于

7、F1F2

8、?若等于或小于

9、F1F2

10、是什么图形?【提示】:当2a=

11、F1F2

12、时,动点的轨迹为线段F1F2,当2a<

13、F1F2

14、时,动点不存在。【问题导思】:1、观察椭圆形状,你认为怎样建系才能使椭圆的方程简单?【提示】: 以经过椭圆两

15、焦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推导过程略),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1)焦点在x轴上椭圆的标准方程为:(a>b>0)(2)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a>b>0)2、在椭圆的标准方程中,a2和b2能相等吗?你能否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判定椭圆的焦点位置?【提示】:不能相等.否则就表示圆而不是椭圆了.可以根据x2与y2的分母的大小判定椭圆的焦点位置.若x2项的分母大,则焦点在x轴上;若y2项的分母较大,则焦点在y轴上,并且a,b,c之间的关系是a2=b2+c2,a>b>0,a>c>0,b,c大小不确定.快速练习:判定椭圆的焦点在哪个轴上?并指

16、出焦点坐标。答:在X轴,(-3、0)和(3、0)答:在Y轴,(0、-5)和(0、5)例题讲解:例1、已知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焦距为8,椭圆上的点到两个焦距的距离之和为10,求:该椭圆的标准方程。例2、求下列椭圆的焦点和焦距。练习2: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a=4,b=1,焦点在X轴上。(2)、a=13,c=5,焦点在Y轴上。小结:1、椭圆的定义。2、字母a、b、c之间的大小关系。3、在求椭圆方程时关键是什么?作业:一、书面作业:课本P49,A组第2题要求:书写具体解题过程二、课后练习:《课时练》习题三、课后探究:如果不能确定焦点所在的位置,该用什么方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