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驾驭课堂

教师如何驾驭课堂

ID:41536405

大小:265.01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8-27

教师如何驾驭课堂_第1页
教师如何驾驭课堂_第2页
教师如何驾驭课堂_第3页
教师如何驾驭课堂_第4页
教师如何驾驭课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如何驾驭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师如何驾驭课堂刘勋一、引言三尺讲台——教师实现人生价值最重要的阵地一叶知秋——上好一节课是教师教育理念、教育艺术、教育智慧、学科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教学有法——每个教师必须潜心修炼基本功继承、创新——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好课是科学性+人文性的结晶,教学创新就是寻找理想教育与现实教育结合的平台二、如何驾驭课堂靠什么驾驭课堂?教育理念+理性思考教育技能+精细把握教学机智+激情感染教学管理+艺术展现信心毅力+精心准备情感引动+问题驱动开启思维改变态度激发潜能二、如何驾驭课堂好课标准是什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是好课,“优秀的教

2、师献给学生的是终身受益的财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好课存活在学生的脑海里——终生受益。好课能使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好课能把学生引进科学的大门,好课能使学生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好课能使师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会、会学、乐学丰富认知情感、提升认知能力二、如何驾驭课堂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一项规范性的活动;“教书育人”是个通俗、中肯的语言;教学常规管理必须井然有序。既要一板一眼,又要不拘一格——继承--纳新--创新--发展;合格+特长教学基本功板书设计语言表达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肢体语言,多元信息,心理二、如何驾驭课堂备课能力(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1)设计目标

3、(明确、具体、梯度、层次)2)设计讲解思路(理解透和讲明白是两码事;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有很大差异)3)设计提问(教师创造性劳动最易出彩的地方)创设情景?!调动?激励?思维碰撞?辨析?点拨、提示?引申?附:课堂提问x维度:角度、难度、梯度、跨度、密度、广度、深度、生成度…….二、如何驾驭课堂备课能力(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4)选择反馈练习题和作业的能力5)小结能力(点睛之笔,提炼、提升、生成什么?!)6)批改作业、课下个别辅导,是课上的延伸、落实的重要保证二、如何驾驭课堂更深层的能力要求1)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思维共振,情感共鸣,个性共扬,成果共

4、享2)教学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思维活动的教学——激思、诱思、启思、导思3)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关注学生的兴趣、乐趣、情趣、志趣,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奠基二、如何驾驭课堂更深层的能力要求4)系统思考,整体把握,正确处理教学中的五个主要变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机制教师学法学生教法教材二、如何驾驭课堂更深层的能力要求5)教学的三序统一学生分化的心理原因:1、生理发展的盛春期2、心理发展的多变期3、大脑发育的加速期4、思维发展的抽象期5、特殊才能的试探期6、个性发展的分化期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二、如何驾驭课堂7.最高层次的课堂教学功力是启迪心智,师生互动,

5、潜能充分地发挥,生成丰盛,学生逐步走向无师自通。教学指导思想的四个意识:情感意识;主体意识;质量意识;关系意识。二、如何驾驭课堂更深层的能力要求5)好课的基本特征(韦力)1、组织学生进入教学过程贯彻始终2、启发诱导贯彻始终3、反馈校正贯彻始终4、讲练结合贯彻始终5、饱满热情贯彻始终6、发挥班级群体作用贯彻始终7、师生合作贯彻始终学生们参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决定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教师自觉做到组织、引导、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七个贯彻始终:教学指导思想的四个意识:情感意识;主体意识;质量意识;关系意识。三、给老师们的建议让“为人师表”成为每个老师的行为准则(温总理:03年教师

6、节)做自己的主人,做学校的主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传承人类文明的使者。要认识自我,要设计好自我自我小我他我超我三、给老师们的建议做学习的有心人按自己的方式教书育人,不断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教师要精神境界高,胸怀宽广,学识渊博,善解人意,自律、包容,锐意进取。三、给老师们的建议要善于反思,(感悟与思考)“为了改变世界,请先改变自己”---拉兹洛以“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做为终身奋斗目标。(特级教师评定要求——)关于教师知识学科知识一般教育学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育学知识学生及其学习特点的知识教学情景的知识教学目标与教学价值的知识——舒尔曼关于教师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

7、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林崇德课程内容知识教学法表述知识知识所蕴含的思维、教育价值学生认知规律方面知识教学手段知识教学行为自我反省知识从知识方面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关键是核心概念以及反映的思想方法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对学生困难的深入分析教学过程注重“问题引导学习”知识训练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检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