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煤与含煤岩系(教案)

第五章煤与含煤岩系(教案)

ID:41546836

大小:362.71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8-27

第五章煤与含煤岩系(教案)_第1页
第五章煤与含煤岩系(教案)_第2页
第五章煤与含煤岩系(教案)_第3页
第五章煤与含煤岩系(教案)_第4页
第五章煤与含煤岩系(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章煤与含煤岩系(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五章煤与含煤岩系年级一年级课的类型专业基础课课时序号授课H期班级课题第五章煤与含煤岩系日月节次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成煤的基本条件,成煤的主耍时期,煤的组成及其性质,煤的基木类型分为哪儿类,每一类煤的主要川途是什么,含煤岩系及煤田的划分标准。教具参考书教师煤矿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煤田地质与勘探学生煤矿地质学重点成煤作用、煤的组成及性质、煤的分类及川途、含煤岩系难点煤的组成及性质煤的分类标准如何判断含煤岩系课后回忆复习思考题:1、成煤的必要条件是什么?2、煤的组成有哪些?3、煤的分类标准是什么?分哪

2、几类?4、含煤岩系的特点有哪些?5、什么是煤的宏观煤岩类型?划分为哪儿种?6、什么是宏观煤岩组分(煤岩成分)有哪儿种?7、什么是煤田、煤产地(煤矿区)、井U(矿井或煤矿)?8、煤层结构如何划分?9、地下开采煤层按倾角如何划分?10、煤层顶底板如何划分?11、什么是含煤岩系?分为哪儿种?淮南煤屈于哪一种?12、根据我国大地构造的特点,结合各地地质情况、地理位置,将我国分为哪/'、大聚煤区?煤是一种沉积成因的可燃有机岩石。它是由大量有机物质和少量无机物质组成的。煤不仅是一种主要的能源,而且也是冶金、

3、化学等工业极其重要的原料。为合理地开发煤炭资源,有必要了解和掌握有关煤与含煤岩系的基本知识,如煤的成因、性质、特征及其赋存规律等。第一节成煤作用随着,植物彳把煤£(图,但冇关煤是由什么物质转变而成的,并不很淸楚。心首先在煤层及附近的岩石中,找到了保存良好的某层底板岩石中有时可见到直立的树根化石。另外,刃煤中保留冇大量的植物组织碎片,如木质细胞组织[实了煤是由植物遗体转变而来的。勺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两大类。二、成煤的必要条件虽然植物遗体可以转变成煤,但并不是有植物就可以形成煤,形成煤必须具备i定的

4、条件。不同地质时期,有的时代有煤的形成,而有的时代则没有煤的形成。即使同一地质时期,有的地区有煤的分布,而冇的地区则没冇煤的分布。由此可见,煤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受一定条件控制的,综合起来,煤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植物条件植物是成煤的原始物质,没冇植物的生长繁殖,就不可能冇煤的形成。因此,植物的大量繁殖是形成煤的基本条件。(二)气候条件气候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利分解,只冇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植物才能大量生长繁殖。同时植物遗体也只有在积水的沼泽等地带,才能免遭完全氧化分解,逐渐堆积

5、起来。而沼泽的发冇也耍求潮湿的气候。因此,温暖、潮湿的气候是形成煤的重要条件。(三)自然地理条件形成分布面积较广的煤层,必须耍有适宜植物广泛分布和大量繁殖、乂能使植物遗体得以保存的口然(四〉地壳运动条件形成具仃工业价值的厚煤层,需要冇很厚的泥炭层。而泥炭层的堆积和保存与地壳的升降运动冇关。首先泥炭层的堆积,要求地壳不断缓慢地沉降,其沉降的速度最好与植物遗体堆积的速度大致平衡,这种平衡持续的时间越长,形成的泥炭层就越厚,否则就形不成泥炭层或形成的泥炭层较薄。其次,泥炭层的保存也需要地壳不断沉降。此

6、外,为使一个地区能形成较多的煤层,又要求地壳在总的沉降过程中发生多次小型升降或间歇性沉降。因此,形成煤要求地壳运动总的趋势是不断地缓慢沉降。在地壳缓慢沉降过程中,同i地区,如果其沉降的幅度不同,会造成煤层厚度的变化,出现分叉、变薄、尖灭现象。三、成煤作用煤是植物遗体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变而成的。从植物死亡、堆积到转变成煤,经过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这个过程称为成煤作用。成煤作用根据时间、影响因素及结果:,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泥炭化或腐泥化作用阶段,第二阶段煤化作用阶段。(

7、一)泥炭化或腐泥化作用阶段高等植物或低等植物死亡之后,它们在沼泽或湖泊等环境中,山于微生物的作用,分别转变为泥炭或腐泥的过程称为泥炭化或腐泥化作用。1.泥炭化作用当生长在沼泽屮的高等植物死亡Z后,其遗体首先堆积在沼泽水体的浅部,山于大气屮氧的影响,并在喜氧细菌的作用下,使植物冇机组成(主要为木质素、纤维素等)屮的一部分遭受一定程度的氧化分解和水解,部分被彻底破坏,变为气体和液体;部分转化为简单的化学性质活泼的化合物。随着沼泽覆水程度的増强及植物遗体的不断堆积加厚,使已部分遭受分解的植物遗体转入沼

8、泽深部,逐渐与空气屮的氧隔绝,在厌氧细菌的作用下,其植物遗体屮的分解产物Z间以及分解产物与未分解的物质相互合成和作用,形成了新的化合物(主要为腐植酸、沥青质等)。这些物质与少量泥砂等物质混合在i起,即形成了泥炭。这一过程为泥炭化作用。1.腐泥化作用当生活在湖泊、浅海等水体中的低等植物和低等动物死广之后,在水体表层和下沉到水底的过程中,先遭受一定程度的氧化分解。沉向水底后,山于水层和随后沉积物的覆盖,转入缺氧的述原环境,在厌氧细菌的作用下,低等植物屮的蛋H质、脂肪等遭到分解。然后经过化学合成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