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小分队报告

返乡小分队报告

ID:41572976

大小:270.5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8

返乡小分队报告_第1页
返乡小分队报告_第2页
返乡小分队报告_第3页
返乡小分队报告_第4页
返乡小分队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返乡小分队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土木102班顾鹏这次因为自身的原因(小分队实践时,我正好在工地实习,没有时间去),所以我也就错过了这次与大家一起实践的机会。不过小分队去的几个地方我还是比较熟悉的,所以我也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兴化——这个鱼米之乡,国际象棋之乡,不锈钢之乡,小说之乡。兴化,位于江苏省中部、里下河腹地,地处扬州、泰州、南通、盐城经济发展区中心,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水产品生产与集散基地,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兴化以建设具有水乡特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按照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并举的方针,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化率达46%,冃前城区

2、规划区面积达到6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8万。2003年兴化市完成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修编工作,确定了我市城市发展性质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里下河地区具有水乡特色的中心城市,着重塑造了水乡特色,做足“水”文章、理好城中水、建好水中城。首先我们介绍下兴化博物馆。兴化市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地级泰州市境内唯一的国家级博物馆),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级旅游景区,现对游客免费开放。下辖郑板桥故居和刘熙载故居,与兴化市博物馆形成“一体两翼”的格局。是兴化市精神文明

3、建设的重要阵地,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为提高兴化市知名度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兴化市博物馆位于兴化城区牌楼北路,主馆内有设有郑板桥纪念馆、施耐庵纪念馆、范仲淹纪念馆(兴化县衙)、李园船厅等,现有藏品2000多件。经鉴定,其中国家二级文物42件,国家三级文物36件。馆内现有固定陈列《郑板桥&平及其艺术成就》、《施耐庵文物史料》、《兴化历代名人史料陈列》、《吕厚民摄影艺术馆》、《南荡出土文物》等固定展览常年对外开放。此外,还不定期举办各种临时展览。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清代“扬州八怪”和兴化籍的历史名人的书画作品较为丰富,构成兴化市博物馆藏品的一个特色。兴化市博

4、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地级泰州市境内唯一的国家级博物馆),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级旅游景区,现对游客免费开放。下辖郑板桥故居和刘熙载故居,与兴化市博物馆形成“一体两翼”的格局。是兴化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为提高兴化市知名度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兴化市博物馆位于兴化城区牌楼北路,主馆内有设有郑板桥纪念馆、施耐庵纪念馆、范仲淹纪念馆(兴化县衙)、李园船厅等,现有藏品2000多件。经鉴定,其中国家二级文物42件,国家三级文物36件。馆内现有固定陈列《郑板桥生平及其艺术成就》、《施耐庵文物史料》、《兴化历

5、代名人史料陈列》、《吕厚民摄影艺术馆》、《南荡出土文物》等固定展览常年对外开放。此外,还不定期举办各种临时展览。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清代“扬州八怪”和兴化籍的历史名人的书画作品较为丰富,构成兴化市博物馆藏品的一个特色。之后我们来到了李园船厅。李园船厅建于清咸丰年间,是扬州富商李小波家花园的一部分。大门朝东,有门楼隐壁二门、南北耳房、前庭井、坐北朝南花厅。入李园园门便是船厅,开阔一间,进深七间,内外形似游船。西侧有踏道似跳板,有坐登栏杆,室内有楠木雕落地荷门。厅顶卷棚歇山瓦顶,船厅西首为船头有汉白玉船桩,船厅西南沿廊至方厅、接桂花楼又庭园花台、古木参天

6、,幽静典雅,具晚清风格扬州园林特色。1957年被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小小一个园林建筑,竟也能唱戏一般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化不祥为吉兆,细细玩味,确也颇有情趣。更让我喜欢的是李园的古雅与清幽,还有几株白年古树,陪伴船厅历经时光之流水,一路走来,依然叶茂枝繁,油光碧绿。园内所有题额均为清代名家刘墉、阮元、吴让之所题,至今保存甚好。博物馆中的郑板桥故居,位于兴化市东城外郑家巷7-8号。坐北朝南,前后两进,有正屋3间,朝北南屋3间,另有门楼、小书斋、厨房各一间。粉墙黛瓦,兰竹萧萧,庭院清幽。整个故居建筑简朴典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生前所写的

7、“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境。故居内陈列郑板桥生活用具及郑板桥书画复制品,研究郑板桥的资料等等,堂屋条台上立有一古铜色郑板桥全身塑像。1983年全面修缮。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为粉墙灰瓦,面积虽不大,倒可暂避喧嚣。院中信步,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院子里回响。博物馆后就是八字桥广场了。八字桥位于老城区中心地段、四牌楼东侧,即东城内大街与北城内大街交会处,横跨南北流淌的北市河上的一座单孔花岗岩石桥。据《成丰重修兴化县志》载:“一名登瀛,东来之水,自此而北。中和、永福两桥跨之,参差如八字,曰八字桥/据有关史料记载,八字桥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

8、),距今已有近540年历史。依托“古八字桥”的历史渊源而设计的八字桥文化广场呈开放式扇状,格局颇为大气。广场的整个布局大致分三个部分: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