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子教学设计

对对子教学设计

ID:41655057

大小:66.5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9

对对子教学设计_第1页
对对子教学设计_第2页
对对子教学设计_第3页
对对子教学设计_第4页
对对子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对子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对子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屮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并贯彻《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的部分阶段目标:“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2、贯彻教材教学要求:围绕单元主题“热爱母语”,展开竞赛活动,感受母语的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热爱语文的兴趣。在小组讨论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对子是对联的的俗称,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长期流传下来,已经成为各阶层文化生活的共同习俗。教材中的阅读资料只给了两个

2、有关对联的故事、几副对联以及古时学对联的方法,紧接着就是练习给上联对下联。并没有明确指岀对联的特征或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归纳出对联的基本特征,然后再分小组竞赛、评选优秀小组、发奖。(二)、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年级的学生多半只是见过对联,刚刚接触修辞方法——对偶,生活的阅历浅,再加上我校学生知识面更窄,还基本不懂对联是怎么冋事。但有较强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平时学习中,经常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征求学生意见时,绝大部分同学愿意分组竞赛。(三)、教学方式:1.提问法。通过互动提问了解学生对

3、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明白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2.讨论法。本文拟写对联,应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小组达成共识,推出佳对。3.竞赛法。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编拟对联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四)、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自读阅读资料,了解对联有关知识;搜集至少两副对联;出至少两副上联,征集下联;分好小组(5人左右),选出组长。2、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3、教师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搜集资料;征求学生意见,采取何种形式上课;整理学生材料,协调学生分组。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

4、之一对联的兴趣。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由《钱塘湖春行》的对偶句导入,介绍对联。设问:我们刚学过的《钱塘湖春行》,有谁能把其中的对偶句背一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幻灯片1)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出了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对联。对子是对联的俗称。它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长期流传下来,已经成为各阶层文化生活的共同习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对对了(幻灯片2)。二、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一)、对联的分类(根据所用场合)提问:

5、同学们,人家在生活中见过对联吧,那请大家说说在哪些场合要用到对联的?下面我们來看儿个常见的对联类型,(幻灯片3)我们试试看,能不能判断出它们各是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用到的对联?1、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春联过年时)2、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春联、行业联)(穿插讲述朱元漳写此春联的故事)3、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行业联理发)4、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喜联结婚时)5、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祝寿时)(说明:这5副对联中有4副为学生所收集,用在此,让学生有自豪感;另外,此环节意在让学生了解对联所用场合,认识

6、到对联就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归纳对联的基本特征看来大家平时的确接触过一些对联,对对联都有初步印象了,对联的种类还有挽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但是,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大略印象上面,好像随便弄两个句子就是对联了,既然我们念了初中,就要有文化一点,要掌握对联的几个基本要求,学会判断什么才是规范的对联,好的,下面我们就试着从刚才这五副对联里,找出对联的基本要求,好不好?先指名回答,互相补充,然后教师归纳小结:对联的基木特征1、上下联字数相等。(此项要求严格,讲特例故事一一袁世凯死后,有人就写了副上下联字数不

7、同的挽联,“中华民国万岁,袁世凯千古”——特事特意,加深学生卬象。)2、上下联和同位置用字不重复3、上下联和应部分词性、种类相当。(讲故事:1、民国时期陈寅恪先生主持清华大学招生入学考试就出的对联题,上联“孙行者”,要求考生对出下联,参考答案:祖冲之2、民间故事《嫩松与干爹》)4、上下联相应部分结构(格式)相似。(练习:根据上联的结构格式特征来推导出下联:“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画亦精,字亦精,”,(幻灯片7)参考答案:精益求精)5、是上下联内容相关,上下衔接。6、上下联平仄相合、仄起平落(介绍简单的平仄知识以及按照传统对联格式“

8、仄起平落”规律。)(幻灯片8)(说明: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要求,为拟写对联作准备。其中穿插故事为增强趣味性。)三、过渡练习: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1、花下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