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心理咨询报告

一例心理咨询报告

ID:41743923

大小:9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31

一例心理咨询报告_第1页
一例心理咨询报告_第2页
一例心理咨询报告_第3页
一例心理咨询报告_第4页
一例心理咨询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例心理咨询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例“逆反行为”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以一位小学生的 “逆反行为”为例,通过收集临床资料、摄入性会谈、心理评估—诊断等方法,最终发现所谓的“逆反行为”其实是来源于母亲对其过高的期望以及学校老师的不信任所致。通过原因分析,运用阳性强化法,使用行为消退技术与行为契约技术,纠正孩子不良行为,通过五次咨询,最终使其学习态度大为转变,习得适当行为,消除对立情绪和行为。关键字:一般心理问题   阳性强化法一、一般资料:(一)人口学资料: 杨某,男,10岁,凌河区某小学四年级学生,2000年9月5日,出生在辽宁省锦州市。(二)个人成长史:出生后

2、,奶奶请人为其算命,说长大后会不服管教,肯定会闯大祸。为防止孩子“将来长大后闯祸”,母亲很重视儿子的行为养成教育,以及兴趣特长的培养,报各种兴趣班。一年级开始,母亲每天晚上陪读,辅导写作业。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学习成绩还算可以。三年级时,学习负担加重,测验时有几次不及格,母亲非常着急心烦,指着孩子骂:“你怎么这么笨呀,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将来考不上大学怎么办?”母亲为孩子请家教,加大作业量,取消兴趣班。迫于母亲的压力,孩子学习也还努力,但成绩一直徘徊在中下游水平,其他方面又没有什么特长,在班级里属于被忽视的一族。四年级下学期开学初,一次数

3、学测验得91分,可老师公布90分以上同学的名字的时候却没有他,他马上大声向老师提出更正,满以为老师会表扬他,谁知老师却对他的成绩表示怀疑,这让他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他把这事告诉母亲,母亲不但不安慰他,反而责怪他平时成绩不好,老师才不信任他。因此一个月多来对学习失去兴趣,行为开始出现异常,与同学的关系也变得很紧张,学习成绩更是一塌糊涂。母亲无耐,带他前来咨询。  (三)精神和身体状态:精神状态:感知觉尚可,思维逻辑正常,对母亲和老师有抵触情绪,情感表达言行一致。身体状态:近期无重大疾病,无躯体异常感觉。(四)社会功能状态:能按时上学、放学,

4、但不愿完成作业,与同学关系紧张,存在交往困难。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对学习失去兴趣,行为开始出现异常,与同学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发病时间近一个多月。该患者称:从小妈妈就严格管我,弄得我很不开心。在学校,老师不相信我,回家妈妈还骂我是“笨蛋”,同学也不愿意跟我玩,他们都跟我过不去,我就是要捣乱,让他们也没好日子过。看到他们着急生气的样子,我真是觉得太高兴了。妈妈说咨询师能帮我提高学习成绩,我就来了。三、咨询师观察与他人反应:咨询师观察:大眼睛,虎头虎脑,身穿运动服,拉链敞开。此儿童意识清楚,讲话声音清晰,语言流利,无幻觉和妄想障碍

5、,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很正常,只是谈到师生关系、和父母关系时,言语中充满了对老师、同学以及妈妈的怨恨。妈妈给他拉拉链时,对妈妈叫道“别烦我”。母亲陈述:老师说这孩子有逆反行为,让他遵守纪律,他偏要捣乱,让他不要拿别人的东西,他偏不听。在家里也是这样,一让他读书,他就变成哑吧,让他写作业,他就说没本子,整天对我瞪眼睛。以前他也不是这样的,小时候奶奶给他算命,说他长大不服管教,会闯大祸,可与其他孩子相比,他在行为方面过去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是最近一个多月以来表现反常,是不是真应了算命先生的话了?老师反应:这

6、个学生行为很不正常,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无所谓,甚至把老师的惩罚当作在同学面前露脸的机会,常常搞小动作以引起别人注意。四、评估与诊断(一)综合分析所收集的临床资料,对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进行评估1、精神状态:情绪易激动,一提到母亲或有关老师和同学,就会产生反感情绪。2、生理状态:近期无重大躯体疾病,身体无异常感觉。3、学习与交往状态:厌学,不完成作业,成绩班级倒数,与同学交往困难。4、相关资料:父亲,初中文化,私营企业员工。母亲,初中文化,某商场促销员。由于其父母文化水平低,工作不称心,所以对孩子期望值较高,造成孩子小小年纪承受相当大的学习压

7、力。5、心理测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结果显示:IQ分值是90,属于平常偏低。6、验证资料:通过打电话与老师联系,证明母亲和患者的陈述基本属实,提供的临床资料真实可靠。7、寻找关键点:该患者表层症状是“行为逆反”,交往不良。其真正的原因是父母亲对其期望值过高以及老师的不信任。8、问题的性质:患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内在心理活动能够保持一致,人格无明显异常,因此根据郭念锋教授的病与非病三原则来判断,该患者可以排除重性精神病。9、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1)生物因素:不明显。   (2)社会因素:孩子出生时,家人为其算命,以为其将来长大后

8、会闯祸,因此对其管教十分严格;父母亲都是底层工人,深感生活的艰辛,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对其抱有很高的期望,不顾孩子学习能力,一味加压,导致孩子学习负担过重;尽管孩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