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香菱学诗》(华东师大版)

【同步练习】《香菱学诗》(华东师大版)

ID:41755915

大小:75.4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31

【同步练习】《香菱学诗》(华东师大版)_第1页
【同步练习】《香菱学诗》(华东师大版)_第2页
【同步练习】《香菱学诗》(华东师大版)_第3页
【同步练习】《香菱学诗》(华东师大版)_第4页
【同步练习】《香菱学诗》(华东师大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同步练习】《香菱学诗》(华东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香菱学诗》同步练习♦基础知识达标基础知识•、基础字词(一)重点字识记王摩诘应錫••藉香榭鳏鳏••(二)重点词语掌握颦儿诲人不倦••沁芳亭怔tiE••起承转合: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起,0承,转,O合,O不以词害意:这是说作诗要以“”()为先,次之,不要因过分注重辞采形式而损害了内容。地灵人杰:穿凿:诲人不倦:揣摩:二、文学知识《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线索,描写了以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名,字,号,代家。三、课文掌握(一)文章结构填空黛玉香菱(二)思考回答1、根据课文内容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2、答:先是其次其三是2、结合作品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答:3、分析品评香菱三首诗的优劣第一首:月桂屮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彫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答:第二首: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答:笫三首:精华欲掩料应难,彩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聘得嫦娥应口问,何缘不使永团圆?答:4、香菱要学诗,不拜身边的宝钗为师,却去找黛玉

3、,为什么?答:♦课后能力提升四.读文答题。从香菱学诗谈起①《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读起来,颇受教益。②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饮住进大观园后,见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诗”,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学习有了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求教,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称她为“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经多次请教,儿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了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诗。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虚心好学。④⑤要不耻不知。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写作,正是从对政治经济学的''不知”开始的。1842年至1843年间,

4、马克思和他的论敌发生了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战。因为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对经济进行深刻的研究,曾一度使他“陷入困难的境地”。他下决心研究它,终于战胜了论敌,并积累了大量材料,写成了《资本论》。马克思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⑥要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载,子贡问F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F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要不耻于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差的入学习。这就是成语典故“不耻下问”的由来。白古以来,有成就的读书人讲起经验,受过挫折的人谈到教训,往往会谈到“不耻下问”。我国南北朝杰出的农业学家贾思勰,一生孜孜不倦,刻苦攻读,知识渊博,他的《齐民要

5、术》闻名于世。但是,这样一位有学识的科学家,还向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最低贱的农夫请教。一些人知道了这件事,就冷嘲热讽地说:“赫赫有名的贾思勰,怎么还向羊馆求教,岂不太失体面了吗?”但贾思勰毫不在意,坚持像小学生那样,拜能者为师。①要不耻相师。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意思是说,[甲]老师并不一定样样都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不如老师。[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为只有样样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他为师,是大可不必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个人要想真有长进,并有所深造,不仅需要梅“逊雪三分白”的,而且还要有雪“输梅一段香”的,放下架子,不耻相

6、师。我国清代的张濯,因仅有战功而不大识字,在朝上受了些气。他的妻子是个读书人,他决心跟妻子学字。一天他穿了朝服,三拜九叩,拜妻子为师。从此他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向妻子求教,知识一天天丰富起來,到他任巡抚的时候,有人说他“目不识丁”,他便上奏皇上面试,结果使一些抱有成见的人瞠目结舌,个个叹服。②以上谈到的虚心好学的三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从“不耻”开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学到一些本领。1.根据你的理解,在第④段横线处写一句话,使文章结构完整。2.在第⑦段两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从文中第⑦段抽出来的,它应放在甲、乙两处的哪一处?

7、为什么?4.本文题为“从香菱学诗谈起”,在文中作者主要是从哪儿个方面来谈的?谈了什么观点?1.用“II”划分本文的结构。①②③④⑤⑥⑦⑧2.文中列举了许多名人的事例,如果把第⑤段和第⑥段的例子交换一下,可不可以?为什么?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题。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1.欧阳修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我们在高屮语文课本里学过他的散文o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