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庭审提纲

刑事庭审提纲

ID:41827402

大小:70.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9-03

刑事庭审提纲_第1页
刑事庭审提纲_第2页
刑事庭审提纲_第3页
刑事庭审提纲_第4页
刑事庭审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刑事庭审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书记员:(在宣布开庭前,依次做好如下工作)    一、查明公诉人、当事人、证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    二、拟出庭作证的证人、鉴定人应安排在庭外休息,等候传唤。    三、宣读法庭规则。    四、请公诉人、辩护人入庭。    五、全体人员起立。请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入庭。    六、(审判人员就座后)宣布全体人员坐下。当庭向审判长报告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审:××市人民法院对××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被控××(案由)一

2、案,现予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    由法警提押本案被告人到庭。(被告人到庭后,原则上不使用械具,但为保障安全秩序,确有必要的除外)  查明被告人的下列情况(多个被告人的依次进行)     (1)姓名、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住址。     (2)有无受到过法律处分及有关处分的种类、时间。     (3)何时被刑事拘留、逮捕。     (4)收到人民检察院起诉书副本的日期。   被害人到庭的,亦应由审判长先查明其姓名、年龄、职业、住址。  审: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的名字?年龄?住址?工作单位?与被告人关系?(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法定代理人的也应当依次查

3、明身份及与被代理人的关系)   如果有附带民事诉讼,还应查明附带民事诉讼各被告人和原告人的身份及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收到民事诉状的日期。    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52条的规定,本庭依法公开(或不公开,对于不公开的,应说明理由)审判由××市人民检察院向本院提起公诉的(以及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出民事诉讼的)被告人××(姓名)×××(案由)一案。本庭由×××(职务或职称)×××(姓名)担任审判长,和×××(职称)×××(姓名)、×××(职称)×××(姓名)组成合议庭,书记员×××担任法庭记录。××市人民检察院指派×××(姓名、职务)出庭支持公诉。×××律

4、师事务所×××律师为被告人×××辩护。由×××(单位及职称)×××(姓名)出庭担任翻译,由×××(单位及职称)×××(姓名)出庭为本案技术问题提出鉴定结论意见。   审:告知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及辩护人,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依法享有有如下主要诉讼权利:    (1)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    (2)被告人可以自行辩护和依法委托他人辩护。----    (3)当事人和辩护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对证人、鉴定人发问。    (4)公诉人和辩护人可以相互辩论。    (5)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提出证明被告人有罪、无罪、罪重、罪轻的证

5、据,可以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    (6)被告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后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审:询问当事人、法定代理人是否申请回避,申请何人回避及理由。(如要申请审判人员、出庭支持公诉的检察人员回避,合议庭认为符合法定情形的,应宣布休庭,依照有关规定处理;认为不符合法定情形的,应当庭驳回,继续法庭审理;如果申请回避人当庭申请复议,合议庭应当宣布休庭,待作出复议决定后,决定是否继续法庭审理。注意,如果,有多名被告人及其他当事人的,应分别询问)    审:告知法庭审理的主要阶段: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评议及宣判。    审:公诉人对法庭准备工作

6、有无意见?(公诉人无意见之后)    审:请鉴定人退庭到休息室听候通知。法庭准备工作结束。现在开始法庭调查。由公诉人宣读起诉书。(有附带民事诉讼的,再由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宣读民事诉状)      法庭调查过程中,审判人员应注重如下内容:    一、法庭调查应围绕指控的内容为主线,以审查、核实证据为中心,查明案件的事实,其他诉讼参与人提出或者人民法院发现有相关的新的事实或者新的证据,应当一并查清。指控多项犯罪事实的,应当逐项进行调查。    二、控辩双方必须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需要运用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包括:     (1)被指控的犯罪行为是否存在;  

7、   (2)被指控的行为是否为被告人所实施;     (3)被告人的身份(特殊情况下可按其自报认定);     (4)实施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     (5)共同被告人的责任分担及与其他同案人的关系;     (6)被告人有无罪过,行为的动机、目的;     (7)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有无法定或者酌情从重、加重、从轻、减轻处罚以及免除处罚的情节;     (8)赃款、赃物的来源、数量及其去向。有附带民事诉讼的,要证明被告人的行为是否已经给被害人造成损害,被害人对造成的损害结果有无过错以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