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卷实验中学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高二语文试卷实验中学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ID:41945690

大小:8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05

高二语文试卷实验中学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高二语文试卷实验中学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高二语文试卷实验中学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高二语文试卷实验中学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高二语文试卷实验中学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试卷实验中学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中学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天津实验中学杨永林I卷客观部分得分评卷人一、基础知识部分(每小题3分,本大题共3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哺(pǔ)育对峙(zhì)面面相觑(qù)B.模(mú)样歼(qiān)灭广袤(mào)无垠C.场(cháng)院拓(tuò)片一暴(pù)十寒D.答(dā)应症(zhēng)结惝(tǎng)恍迷离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毕躬毕敬按部就班防患未然雷霆万钧B.不记其数发奋图强和盘托出恍然大悟C.荒谬绝伦琅琅上口滥竽充数死心塌地D.故弄悬虚东拼西凑哄堂大笑破釜沉舟3.

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他_________不决地伫立着,缓缓回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2)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_________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3)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_________成一个阔太太。A.迟疑逐渐化装B.迟疑逐渐化妆C.犹豫逐步化装D.犹豫逐步化妆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座破旧的庙宇如今装修一新,看起来古朴庄严,气宇轩昂。B.关于李自成的传说,有不少地方是混和着穷苦百姓的感情和希望的,真实的事情未必都被众人知道,而哄传的故事未必不含虚构的、添枝加叶的

3、地方。C.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D.在婚礼上,本来巧舌如簧的他却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B.我们要改革和完善符合科学技术发展客观规律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同经济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科技新体制。C.乍得总统哈布雷十四日说,乍得政府希望与利比亚谈判,以寻求解决两国间的矛盾。D.古往今来,凡成才者,没有一个不承受压力的。没有压力,难以成才;但决不是只要施加压力,就能使人成才。6.在下列文字横线上,

4、填入恰当文句使之与上文衔接,最好的一句是()崇山峻岭,比起人来,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颗芝麻粒儿。但人们总是踏山于脚下,哪怕它是高山之王——珠穆朗玛峰。人为攀登而欣喜,_____________。A.因为,他们又一次用自己的坚实步履证明了人类的伟大,理想的崇高。B.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C.同时,他们更深深地感谢:山,多亏您提供了大展雄姿的舞台!D.山,却缄默不语——因为它知道,衬托别人,奉献自身是光荣的。7.下面这首词应属哪一个词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

5、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A.沁园春B.江城子C.卜算子D.水调歌头阅读课内文段,完成8—9题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太后曰

6、:“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强:竭力B.至而自谢谢:道歉C.乃自强步强:勉强D.少益耆食益:更加9.下列句中“而“与“太后盛气而揖之”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老妇恃辇而行B.蟹六跪而鳌C.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0.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③赵氏求救于齐④和于身也①老臣今者殊不欲食②君畏匿之,恐惧殊甚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11.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是()①日食饮得无衰乎②少益耆食,和于身也A

7、.①每天的饮食能够不减少吧?②稍微渐渐喜欢东西,对于身体很有益。B.①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②逐渐地增加食量,对于身体很有益。C.①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②稍微渐渐地喜欢吃东西,对于身体很有益。D.①每天的饮食能够不减少吧?②逐渐地增加食量,对于身体有好处。二、读下面的诗,完成12—13题(每小题3分,本大题共6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融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1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独开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