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发展史

中国水利发展史

ID:41982885

大小:4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5

中国水利发展史_第1页
中国水利发展史_第2页
中国水利发展史_第3页
中国水利发展史_第4页
中国水利发展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水利发展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水利发展史概述水利历史悠久,它的发展受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及科技条件的促进和制约。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水利开发情况可以反映水利技术及政治经济的状况。中国水利史按其主要内容(防洪、灌溉、航运等)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六个时期。一、初步发展期约自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以前至前256年秦灭周,是中国水利的初步发展时期。相传远古时共工氏曾治洪水,以土壅水,但失败。到尧、舜时乂发生全国性洪水,禹受命平治水土,导江河,开沟涮,通航道,多方面开发水利。这实际是以他为代表总括了春秋以前亿万人、千百年的水利成绩。至春秋战国,奴隶社会逐渐变为封建社会,铁器逐渐代替了青

2、铜器,水利事业也自黄河流域开始相应发展。早期实践:早期水利的实施往往针对当时已出现的问题,也往往是小国水利小最突出的问题。如黄河洪灾起自上古,战国时的赵、魏、齐等国在黄河下游为防洪己修筑较完整的堤防。在灌溉排水方而,相传夏商周有井田制,把农田用道路、沟油划分成井字形九区,以沟池形成灌排水网。①灌溉工程:商汤有七年之旱(约公元前16世纪)。周宣王时(公元前9世纪末期)黄河流域大旱,人口大量死亡。商代即有引水灌口的明确记载。南方陂塘灌溉,如春秋时有期思陂及芍陂。北方渠系,如战国初期有渠首建坝引水的智伯渠;引浑水淤灌的引漳十二渠。淮、汉流域渠塘结合的灌

3、溉有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始建的白起渠,即今引汉水支流蛮河灌溉的湖北宜城县长渠的前身。②人工运渠:为了政治经济的需要,沟通南北水运网的人工运渠自春秋后期起,冇太湖和2江之间的运渠,有江淮之间的郴沟,黄淮之间的鸿沟,济泗之间的淌水以及江汉之间、济淄之间的运渠等。这些渠道,水有余时还用于灌溉。早期知识:古代记载如《禹贡》中,划分全国为九州(九区),列出各州的山川湖泽、通航河道、土壤种类、农田等级以及特产等。《周礼•职方氏》亦分全国为九州,指出其中七州适宜种稻,并列出各州水产、通航及灌溉水源等资源(见薮、川、浸),都表明先秦时期,对全国水土资源

4、有初步了解。《史记•河渠书》记有先秦各地的水利概括情况。《管子•度地》、《周礼•稻人》、《考工记•匠人》、《淮南子•地形训》等著作,记有灌溉水质、地下水埋深、水流理论、渠系设计、测量方法、施工组织及管理维修等知识。这表明当时对水利已有多方面的认识。早期方略及规划:先秦己有一些方略性的论述,特别是对大禹治水的评论。春秋时,一些诸侯国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也有一些记载。周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太子晋提出平治水土应遵守的七项准则是:“象天”,看自然条件;“仪地”,看地区条件;“和民”,要有利于民;“顺时”,要适应时间的变化;“敬神”,要严肃对待未知

5、的自然因素;“咨之前训”,考虑和了解前人的经验教训;“观民之宪言”,听取群众的议论。他还根据前三个准则,强调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他说:禹平治水土Z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封山育林使山不堕坏,疏凿江河使水更畅通,修筑堤防使湖泊能蓄更多的水,沼泽洼地能更多地生长动植物,并大力开发平原地带,将城市修建在冲要地帯,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把各地合成-个协调的整体。当时各国的通行制度和这些想法大致相同。如公元前548年楚国整理财赋时对水土开发利用提出的规划是:登记能耕作的已耕地和未耕地,估算山林面积,统讣蓄水沼泽和不常有水的洼地,划分人为高地和天然丘陵,分别标出肥沃和贫

6、瘠的农田,计算出干燥和湿润地区,规划塘堰和陂池,划是平原耕地和河流堤防界限,定出近水潮湿的牧草地,把平衍良田分成井字形等,据以估算全国的收入和赋役。二、以黄河流域为主的时期自秦灭周(公元前256)至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的四百多年中,是黄河流域为主的水利发展期,也是中国水利事业的第一个高潮。其他流域也有几处重要工程。如秦修三大水利工程:除关中引泾水的郑国渠在黄河流域外,稍早于它的有岷江上游的都江堰,这两大灌区为秦统一全国打下了经济基础;秦统一六国后又修了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的灵渠,为统一岭南创造条件。西北农出水利蓬勃发展西北少雨,常苦干旱,有了

7、水利就能发展农业。关中修郑国渠之后百余年,汉武帝大兴水利仍以政治经济中心所在的关中修建最多。当时关中面积和人口仅占全国十分之三而财富占十分之五六,与农田水利发达有直接关系。自元光六年(公元前129)起,关中泾、洛、渭各水系都大量开发引用,以引泾的白公渠,后来与郑国渠合称郑白渠,最为有名。东面的黄河和汾水下游及溯黄河而上至河套以及更西的上游都陆续有灌溉工程出现。自河套南至潦水流域多半是屯田水利。屯田是利用戍守的兵卒垦种农田,后来也有组织民丁星出并守御的。黄河以西,由河西走廊远至西域(今新疆及屮亚一带),西汉以开发水利为主要措施,大力经营。因地制宜的

8、坎儿井已经出现。东部如汉、淮、汶等流域都有大规模灌溉工稈。除酋北外,其他边远地区如云南亦曾引滇池水灌田。东汉政治中心东移洛阳,中叶以后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