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自知精神

应有格物自知精神

ID:42022620

大小:906.0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06

应有格物自知精神_第1页
应有格物自知精神_第2页
应有格物自知精神_第3页
应有格物自知精神_第4页
应有格物自知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有格物自知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76年他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本文是作者于1991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如丁肇中先生本人所说: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美国的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中国

2、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1)生字:肇(zhào)埋没(mò)彷徨(pánghuáng)(2)理解词义。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致知:致,推及;知,认识。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清谈: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诚意: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思想纯正,不欺骗自己。正心:即心要端正。齐家: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论证结构: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3---12)(13)提出问题3~5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6~10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11~

3、12接着,指出当今的中国学生依然轻视实验精神。(1---2)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1.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2.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3.课文当中是怎样解释“格物致知”的含义的?4.《大学》中所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这与丁教授所讲“格物致知”的目的是否相同?5.传统的中国教育目的是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6.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

4、确。7.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很重要?应该怎样进行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实验的方法(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2)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8.既然实验精神如此重要,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已经很重视它了呢?为什么?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误以为埋头读书就可以应付一切,结果对实际毫无帮助。9.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

5、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列举事例阐述道理王阳明“格”竹苦思头痛的失败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措中国学生偏向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作者在美国大学念物理时,因事先没有准备,做研究发现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而恐慌的亲身经历。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课堂小结: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议论文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论证

6、结构:提出论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1---2)(3----12)(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