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幼儿教育理论基础

特殊幼儿教育理论基础

ID:42099817

大小:249.01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9-08

特殊幼儿教育理论基础_第1页
特殊幼儿教育理论基础_第2页
特殊幼儿教育理论基础_第3页
特殊幼儿教育理论基础_第4页
特殊幼儿教育理论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特殊幼儿教育理论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特殊幼兒教育理論基礎與服務模式介紹特殊幼兒教育對象與年齡對象已鑑定出有生理或心理顯著障礙類別者特殊教育法第三條之規定:「本法所稱身心障礙,係指因生理或心理之顯著障礙,致需特殊教育和相關特殊教育服務措施之協助者。」資賦優異者更多资源xiti123.taobao.com特殊教育法第四條: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之資賦優異者。無法確定類別的發展遲緩者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定標準第十三條規定:「本法第三條第二項第十一款所稱發展遲緩,指未滿六歲之兒童,因生理、心理或社會環境因素,在知覺、認知、動作、溝通、社會情緒或自理能力等方面之發展較同年齡顯著遲緩

2、,且其障礙類別無法確定者;其鑑定依兒童發展及養育環境評估等資料,綜合研判之」。兒童及少年福利法施行細則(民國93年6月3日公佈)第六條第一項本法所稱發展遲緩兒童,指在認知發展、生理發展、語言及溝通發展、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技能等方面,有疑似異常或可預期有發展異常情形,並經衛生主管機關認可之醫院評估確認,發給證明之兒童。特殊需求幼兒早期教育的緣由兒童的智能並非在出生時就已固定,而是受到很多的因素影響(環境、營養、教育、家庭、親子關係)。兒童早期是兒童行為與學習模式建立後成長迅速的關鍵時期(Gesell,Freud,Erikson,Piaget,B

3、loom,Montessori…)。兒童受扶養的早年經驗與環境條件對其學習和發展有重大影響(對動物的研究:Harlow,1958;對智能不足幼兒的研究:Skeels,1966;對社會文化不利的兒童之研究:Gardner,1972)。特殊幼兒常常無法獲得一般幼兒的成長經驗,早期教育可以提供其發展機會,獲得成長發展之經驗。預防第二種障礙或第二次障礙的出現。父母參與特殊幼兒的及早教育活動,使父母親獲得教導特殊幼兒的知能、教養技巧與家庭支持(心理支持、福利提供…)。(參考毛連塭,1995;柯平順,1998)Bloom「人類特質的穩定性和可變性」(1964

4、)的重要論點發展迅速的兒童早期,人類特質經由早期經驗而被塑造。人類的發展是累積的,行為的發展基與先前行為之上,若無良好的早期行為,以後的行為將受影響。早期學習比往後企圖重塑合宜行為容易。(參考毛連塭,1995;柯平順,1998)特殊幼兒教育理論特殊幼兒教育理論尚未有完整系統架構,常融合與同整幼兒教育與特殊教育兩個領域的理論。特殊幼兒教育學理基礎的探討哲學或道德理論。發展或常模理論。心理分析理論。補償教育理論。行為學派理論。認知心理理論。生態理論。人本心理學理論。(參考黃世鈺,1997;張春興,1998;柯平順,1998)哲學或道德理論Johann

5、AmosComenius(1592-1670)認為人類生來具有知識、道德、宗教等能力,若能及時啟發培植,即能展現這些能力;教學上強調模仿自然與直觀經驗教育,目的在獲得應付生活的常識。FriedrichWilhelmAugustFröbel(1782-1852)重視遊戲,也強調教育的目的在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關係。→幼兒教育為父母教養子女的擴延,使孩子有進入社會扮演社會角色的適當能力。哲學或道德理論在特殊幼兒教育中的意涵與運用認為社會性的動物,社會化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發展或常模理論兒童身心特質的發展(動作、認知、情緒、社會、行為)循著一套普遍的發展程

6、序。美國發展心理學格塞(ArnoldGesell)主張,經過系統的、科學的觀察與測量後,可以獲得個體的發展里程碑,依據此發展的常模可以提供個體適當的環境因素以促進其身心的成熟度。發展或常模理論在特殊幼兒教育中的意涵與運用「配合發展的措施(developmentalappropriatepractice)」的策略,準確掌握兒童身心特質的發展歷程與發展速率,實施符合年齡與符合個別差異的教育與訓練(DAP)。學前特殊教育方案。心理分析理論以人格心理學和心理動力學的架構為主。早期Freud的精神分析派較重視早期偏歧的人格發展現象。Erikson從社會心理

7、學觀點出發,認為人格是透過社會心理行為階段的發展與滿足而逐漸形成的。心理分析的發展觀點在特殊幼兒教育中的意涵與運用早期發展對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其中包括個性與其意義、動機和道德的重要性、情緒的重要性、以及照顧(依附)關係(Bowlby;Spitz)的重心。強調幫助幼兒在儘可能健康的情形下,通過各種不同的心理動力階段,防止在各種不同的心理動力階段時人格固著或過度偏歧發展。鼓勵與促進嬰幼兒依自然的反應而反應,使人格順利發展。補償教育理論國家由社會福利的觀點出發,認為一個國民若因其個人家庭或環境條件不利的影響,導致其能力未能充分發揮,造成社會的損失→利用

8、社會資源或政府能力,辦理社會福利,協助後天不利者。獲利的乃是整個社會。如:英國MargaretMacmillan(1919)在英國創辦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