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2006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ID:42151829

大小:85.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9-09

2006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2006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2006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2006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2006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6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6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填涂样例”和“注意事项”。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品味敦煌,首先应从品味“敦煌”一词的含义开始。我们应该考察“敦煌”一词的来源,但更应该重视“敦煌”一词的基本含义。关于“敦煌”一词的来源,有人认为敦煌可能是“月氏族”的译音;《山海经》中“吐火罗人”被音译为“敦薨”,有人认为敦煌以前可能就叫“敦薨”;也有人认为“敦煌

2、”是少数民族语的译音,众说纷纭。虽然这一词的来源尚难确定,但是它的基本含义却是非常清楚明了的。东汉应劭便曾毫不含糊地解释道:“敦,大也,煌,盛也。”该解释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如唐代李吉甫也说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毫无疑问,在敦煌最重要的历史时期,敦煌对开发广大的西域地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人们对“敦煌”一词的理解就是“大也”和“盛也”,确切地说,“大也”和“盛也”即指其开放性和兼容性。今天,当我们走进敦煌,在莫高窟现存的492个洞窟之间漫游巡礼,面对传承了1600多年10多个朝代的3000多身塑像,4.5万多平方米壁画,每一个参观者都会深深感受到敦煌艺术中所蕴含的“大也”和“

3、盛也”,或西域或中原,或瘦骨清峻或丰满肥腴,是不同的风格、民族、教派的艺术的交融,更有东、西文化的碰撞,五彩缤纷,绚丽多彩。1.根据文意,下列对“敦煌”一词的基本含义的阐释,正确的一项是A.“月氏族”的译音B.“吐火罗人”的译音C.少数民族语的译音D.“大也”和“盛也”2.下列不能表现敦煌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的一项是A.人们广泛认可东汉应劭对“敦煌”一词的解释。B.敦煌对开发广大的西域地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C.莫高窟传承了1600多年10多个朝代的3000多身塑像,4.5万多平方米壁画。D.敦煌艺术是不同的风格、民族、教派的艺术的交融,更有东、西文化的碰撞。二、(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4、完成3—4题。不知你是否留意过,把煮熟的鸡蛋放在桌面上让它水平旋转,如果达到一定转速,鸡蛋会自己竖起来。这个现象长期困扰着物理学家,被称为“熟鸡蛋悖论”。因为这个现象看上去是违反物理规律的,它的重心升高,整个系统的能量似乎增加了。2002年有科学家曾解释说,这一现象事实上是熟鸡蛋的部分旋转能量在蛋壳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下转换成了水平方向的推力,使熟鸡蛋的长轴方向发生了改变,在一系列的摇晃震荡中由水平变为垂直。据推测,在熟鸡蛋水平旋转的过程中,其上下振动越来越激烈,当向上的力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时,熟鸡蛋会发生弹跳。日本庆应大学教授下村裕的研究小组在2006年4月12日的《英国皇家学会学报》

5、网络版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开发了一个模拟熟鸡蛋高速旋转的实验装置,用一个长轴为6厘米的橄榄状金属球代替熟鸡蛋,然后通过分析金属球坠落的声音、图像,以及铜制桌面电容的变化来跟踪它的运动过程。模拟实验证实,金属球以每秒25次的速度旋转时,旋转1.2秒后,就能竖起来,在此过程中它会弹跳6次,弹跳高度最大为0.1毫米,空中停留时间约为0.02秒。之后,用熟鸡蛋做同样的实验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这次实验为科学家2002年对“熟鸡蛋悖论”的解释提供了实验证据。3.根据文意,对“熟鸡蛋悖论”长期困扰着物理学家的原因,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熟鸡蛋在桌面上水平旋转,如果达到一定转速,会自己竖起来。B.熟鸡蛋会自己竖起

6、来,重心升高,整个系统的能量似乎增加了。C.熟鸡蛋的部分旋转能量转换成了水平方向的推力。D.熟鸡蛋的长轴方向发生了改变,由水平变为垂直。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2002年有科学家曾发现,当向上的力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时,熟鸡蛋会发生弹跳。B.下村裕的研究小组,用橄榄状金属球代替熟鸡蛋,是为了更好研究熟鸡蛋的运动过程。C.用熟鸡蛋代替橄榄状金属球做下村裕的研究小组的模拟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类似。D.下村裕研究小组的模拟实验证实,科学家2002年对“熟鸡蛋悖论”的解释是可信的。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百丈山记[宋]朱熹登百丈山三里许,左

7、俯绝壑,右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