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规划宋仕川

课程建设规划宋仕川

ID:42211556

大小:308.02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10

课程建设规划宋仕川_第1页
课程建设规划宋仕川_第2页
课程建设规划宋仕川_第3页
课程建设规划宋仕川_第4页
课程建设规划宋仕川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建设规划宋仕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建设三年(2017年-2019年)规划重庆市第六十八中学校宋仕川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与《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学校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依据《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普通中小学课程建设的意见》(沙教委发〔2014)79)文件意见,结合学校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一、课程建设基础重庆六十八中地处沙坪坝区杨公桥

2、,是沙坪坝区规模最大的公办初中,也是沙坪坝区唯一示范初中,对口小学办学质量高。(-)优势分析1.学校积淀厚重,办学思路清晰。学校先后合并了沙坪坝区工读学校和重庆无线电厂子弟校。学校在合并后,立足校情,荟萃三校精髓,提出了“和美教育”的办学理念,确立了要以“以人为本、各美其美”的发展理念和“知行合一、自强不息”的校训,逐步培育“尚礼诚信、清正和美”的校风和“自主乐学、美己美人”的学风;明确了“1513”的发展思路,通过践履一个理念、实施五大行动、孕育三大特色,实现建设“百姓身边好学校”这一目标。2.领导管

3、理经验丰富,课程领导力强。学校一直都坚持开设选修课、活动课,形成了小范围内的走班上课制度,原无线电厂子弟学校和工读学校在如何挖掘学科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也做过较多尝试,因此,三校合并搭建的学校领导团队,都有着课程建设与实施的丰富经验和较强的领导能力。3.教学设备先进完善,条件优越。学校每间教室都配备了班班通、电子白板设备,实现了网络视频全覆盖。有全新的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科技室、劳技室、咅乐教学、舞蹈室、美术室、理化生实验室,有标准的塑胶跑道、篮球场等设施,为开展多样化、特色化的教学活动

4、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4•师资队伍多才多艺,课程开发能力强。学校既拥有一支学科素养全面、教学能力过硬的基础学科教师队伍,还拥有一支具有多种专业技能的专业教师队伍。他们课程开发能力强,课程建设经验足,课程评价方式多,具有丰厚的人力基础,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需求,开始丰富多彩的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5.课程建设起步早,已具备一定雏形。学校在2012便开始进行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现已有形体礼仪、书法艺术、中华茶道、插花艺术等20余门校本课程,多数课程已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材(教案),而口全校学生也已形成了自觉参与

5、、自主选课、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二)存在问题1.开发校本课程的合力不强。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主动意识不强,多数教师不太愿意承担校本课程教学,同时受着中考制度的影响,尚有不少教师及部分领导对校本课程开发持有怀疑态度,其至还存有抵触情绪。2.校本课程影显学校特色还不明显。虽然目前开设了20多门校本课程,教学秩序井然,但课程的内容浅显、形式单一,整体效果差强人意。尤其是课程系列化、特色化方面急需改进。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此之前,我校课程建设的主要精力是在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上

6、,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拓展方面涉及较少,同吋也缺乏学科间的整合。二、课程建设理念在“和美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我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身心谐美、追求卓越的“和美学生”。根据我校“和美学生”的定义和标准,应具有“礼、诚、勤、艺”四个特质,因此学校通过对发展定位、现有条件以及潜在优势的分析,提出了“以艺启智,以礼育人”的课程建设理念,希望给学生提供可自主选择的个性化课程,建设系统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以涵养“礼、诚、勤、艺”的特质。三课程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

7、立德树人为导向,以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教师课程执行力为目标,按照学校办学理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传承学校原有独特文化的基础上,构建起我校独具特色的“和美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具体目标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建设体系基础上,力争在三年内实现我校课程建设类型多元化、结构多层化、内容综合化、体系校本化的多维目标。1.课程年级目标七年级重在规范行为,渗透学校礼信教育;八年级重在开发兴趣,提升技能修养;九年级重在夯基培优,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实效。2.课程阶段目标第一年加快形成校本特色课开

8、发管理体系,试行学科培优课程小选修制度;第二年全校推行“特色课大选修、拓展课小选修”校本课程管理机制;第三年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及中考改革制度推行,逐步形成学校课程体系的运行管理机制。三年内每年课程实施数量年段/课型基础学科类拓展培优类校本特色类第一年规范9(语数外各3科)优化现有的课程第二年稳定增约5种(语数外各1科,物理2科)增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类第三年扎实增约6种(语数外物理各1科,化学2科)增人生目标、个人规划类课程结构与设置(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