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通信原理

红外通信原理

ID:42274191

大小:338.2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10

红外通信原理_第1页
红外通信原理_第2页
红外通信原理_第3页
红外通信原理_第4页
红外通信原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红外通信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红外通信原理——NEC红外协议IDEA2012年8月4日星期六红外线遥控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和遥控手段。由于红外线遥控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因而,继彩电、录像机之后,在录音机、音响设备、空凋机以及玩具等其它小型电器装置上也纷纷采用红外线遥控。工业设备中,在高压、辐射、有毒气体、粉尘等环境下,采用红外线遥控不仅完全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电气干扰。1红外遥控系统通用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应用编/解码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来进行控制操作,如下所示。发射部分包括键盘矩阵、编码调制、LED红外发射头;接收部分包括光、电转换放大器、解调、解码电路

2、。发射部分将扫描的键盘码值进行编码和调制通过LED红外发射头发射出去;接收部分的红外接收头对收到信号进行放大、检波、整形、解调,最后由解码电路进行解码。2红外遥控编码现有的红外调制方式有2种:脉冲宽度调制(PWM)和脉冲位置调制(PPM)。PWM以发射红外载波的占空比的不同来代表“0”和“1”。比如使用NECupd6121,其“0”为载波发射0.56ms,不发射0.56ms;其“1”为载波发射0.56ms,不发射1.68ms;PPM以发射载波的位置表示“0”和“1”。从发射载波到不发射载波为“0”,从不发射载波到发射载波为“1”。其发射载波和不发射载波的时间相同,也就是每

3、位的时间是固定的。常用的红外线信号传输协议有ITT协议、NEC协议、NokiaNRC协议、Sharp协议、PhilipsRC-5协议、PhilipsRC-6协议,PhilipsRECS-80协议,以及SonySIRC协议等。在东亚地区用得较多的有NEC协议,故下面对NEC协议作主要介绍。NEC协议由引导码,用户码(地址码),数据码,重复码或数据码的反码和结束码构成。①引导码由一个9ms的载波波形和4.5ms的关断时间(低电平)构成;②地址码共16bits,低8位在前,高8位在后。最低位LSB先传输(下图为AA59H)。③8bit数据码及其反码,同样先传输最低位LSB(下图

4、为16H及E9H)④最后1bit停止码为0.56ms的载波波形(如上图最后1位)⑤如果第一次数据传输结束后,还检测到该按键仍然按着,则每隔108ms重复发送一次重复码,如下:⑥重复码由9ms的载波波形、2.25ms的低电平和0.56ms的载波波形构成。⑦常使用占空比为1/3的38KHz载波。⑧利用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来区分“0”和“1”。逻辑“1”:0.56ms的载波波形+1.69ms的低电平;逻辑“0”:0.56ms的载波波形+0.565ms的低电平。3红外遥控解码红外接收器典型的模块框图如下所示:上述框图的所有电路全部集成到了红外接收头里,红外信号由检波二极管接收,信号

5、通过放大和限幅2个环节处理,使信号有稳定的脉冲电平。带通滤波器通过一定频带的信号,抑制这个频带外的信号,在一般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中,这个频率的范围为30KHz到60KHz。接下来的三个模块检波,积分和比较,用于检出调制频率:若有调制频率信号,则比较器输出低电平,即红外一体化接收头的输出信号与发射端发射出的数据是反相的。4示波器实测波形下图显示了一帧数据的部分波形:图中的用户码为0x0080(8bits一读,16bits一起读的话就是0x1000了)注意是低权位在前(LSB)。引导码(9ms的载波波形和4.5ms关断波形)0.56ms载波波形放大看:38KHz载波(图中占空比

6、为1/2)重复码:9ms的载波波形+2.25ms的低电平+0.56ms的载波波形,如下图所示。108ms的间隔周期,如下图所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