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分析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分析

ID:42445548

大小:313.7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15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分析_第1页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分析_第2页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分析_第3页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分析_第4页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王德东核事故概况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于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原苏联乌克兰共和国境内的普里皮亚季市,该电站第4发电机组爆炸,核反应堆全部炸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成为核电时代以来最大的事故。辐射危害严重,导致事故后前3个月内有31人死亡,之后15年内有6-8万人死亡,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方圆30公里地区的11.5万多民众被迫疏散。事故经过发生事故的是电站的第4号机组。该机组原定于1986年4月底停堆中修。在停堆前计划进行一次旨在提高供电系统安全性的涡轮发电机组惰转供电试验,即利用涡轮发电机组的惯性在蒸汽供应中断后继续维持短时间供电,以保证反应堆的

2、安全。事故原因发生这次事故的原因主要是运行人员在做汽轮发电机的试验时没有作好准备,又严重违反了有关安全的运行规程。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的运行人员违反主要运行规程的条款列人表1,计有6条。如果其中某一条不违反,事故就可能避免,至少能减轻事故的程度。尤其是断开事故堆芯冷却系统和汽水分离器的水位和压力的保护系统是不应该的,这使反应堆失去了安全保护系统,在发生事故时就无法进行控制以致造成这一次严重的核电事故。安全设计准则缺陷从安全角度看,PBMK型反应堆最大的问题在于其空泡正反应性系数。此外,堆的反应性余量不足,控制棒从最高位置开始下落时有一个反应性增长区,以及反应堆没有有效的围封(安全

3、壳)等,都是在设计上直接与此次事故有关的缺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使用石墨做慢化剂和反射层材料,石墨具有良好的核特性,它的减速比和反射系数都较高,因而可以使用加浓度低的核燃料,提高电站经济性。但是,也正因为核燃料加浓度低,在相当大的参数范围内反应堆蒸汽泡反应性系数是正的,使反应性和堆运行不稳定,从而大大降低了核电站固有安全性.计算表明,当加浓度由1.8%增加到3.0%时,由于增加了燃料对慢化剂的比值,堆内蒸汽泡灵应性系数可以由正变为负,可惜这项成果并未被用来改进核电站的安全设计。其次,对于石墨可能发生燃烧估计不足,虽然采取了氦、氮冷却和密封隔离措施,但并没有设置迅速有效扑灭石墨大火的设备

4、。再者,核电站也没有防止人为干预的保护闭锁系统,操纵人员可以任意切除控制保护系统,使核电站在失去保护情况下运行.RBMK-1000型石墨反应堆没有安全壳,这是该事故造成对环境严重影响的一个原因。当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时,没有任何防护设施能阻止它进人大气。核电站操作规程特别是应急规程不完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实验大纲允许在无其它保护措施的情况下闭锁灵敏的局部功率调节系统和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导致核电站的控制特性变坏,在发生堆芯过热事故时堆芯得不到冷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既没有可靠的灭火设备,也没有完善的应付石墨大火的应急规程,事故中石墨堆芯长期燃烧加剧了电站本身的破坏和放射性物质的释放。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