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全套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论全套教学大纲

ID:42523607

大小:279.41 KB

页数:73页

时间:2019-09-16

中国古代文论全套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国古代文论全套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国古代文论全套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国古代文论全套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国古代文论全套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论全套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绪论从总体上介绍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意义、以及对其未来走向作了展望。重点是中国古代文论概观。要求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论的大致发展线索,对当前学界在这方而的研究状况作一个了解,并运用一定的视角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在对待古代文论的态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次重点):识记:(无)理解:失语症、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应用:如何看待屮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二)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意义识记:(无)理解:(无)应用:如何理解“对古代文论的研究就是对人的研究”这一命题?(三)走向文化诗学识记:文化

2、诗学理解:文化学术系统应用:如何理解文论话语就是某种整体性文化观念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四)中国古代文化精神概观识记:百家争鸣理解:子学吋代应用:掌握中国古代各个发展阶段的文化精神脉络。(五)中国古代文论概观识记:(无)理解:工具主义文论系统、审美主义文论、诗文评话语系统应用:简述三大文论系统的主要特点知识点如何面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资源?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古文论?古代文论话语所喑含的文化意蕴对今天是否具有积极意义?准确把握占文论话语的本真意义是否可能?应该如何确定自己的阐释立场?这些都是每一个古代文论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所不能冋避、却又不易解决的问题。一、在对待古代文论的态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

3、是所谓“失语症”的问题。这个提法彖征着20世纪以來几代屮国学人的一种“基木焦虑”。其意义不在于引导我们放弃西方学术话语而转向古代、用古代文论的话语资源来建构现代文学理论,而在于提醒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一下对待古代文论的态度,从而找到我们作为阐释者的恰当的立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也是现当代学人基本焦虑的话语形式。中国古代文论是与作为整体的中国古代文化血肉相连的,其现代转换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转换已实实在在发生着,也是当代学人所面临的任务。还有阐释的相对性问题。就中国古代文论而言,在知识层面上要强调客观性,在意义层面上既要去伪存真也要允许不同理解的存在,而在价值层面上要注意到占今语境的差

4、异和主观性的存在,要对占典文化的材料提供具有现代意义的阐释,使之进入到现代文艺学理论的建构中去,不能仅仅停留在文物考古式的研究二、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意义对古代文论的阐释联系着对整个屮国古代文化的阐释;而对屮国古代文化的阐释,又关联着人类牛存的意义问题。这就是说,对古代文论的研究在最深层的意义上应该是对人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意义是超学科的,是关乎古人与今人在生存智慧上的对话与沟通的。通过对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阐释,可以进而把握古人的生存方式与生存智慧。我们之所以研究那些尘封已久的古代文论话语,从最终极的意义上来讲,是为了对今人应“如何活着”具有参照价值。三、走向文化诗学“文化诗学”作为一种阐释方

5、法,强调将阐释对象置于更大的文化学术系统之中进行考察。就古代文论和诗学而言,就是要将文论和诗学话语视为某种整体性文化观念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因此在考察其发生发展及基本特征时能够时时注意到整体性文化观念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文化诗学的阐释方法强调对知识与意义的双重关注,在文本与历史之间穿梭,在中四汇流中审视,采取平等“对话”的态度。四、中国古代文化精神概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流文化精神。自春秋战国以降,我国古代文化的演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抓住文化精神的时代特征,对于了解此一时代的审美趣味与文学观念具有重要意义。从春秋后期到战国Z际是我国古代文化学术空前繁荣的一个时期,通常被学术史家称为“

6、子学时代”。士人阶层开始出现,儒、道二家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两大主要系统,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然确定了。两汉之世,文化精神的主调就是为汉家统治确立合法性与为之制定并维护限制性的规则之间的二重变奏。但汉代也还存在着游离于经学系统之外的话语系统。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的经典由文化场的中心被移到了边缘,老庄之学则成为关注的焦点。言说者从文人士大夫变为了士族文人,建构与拓展个体精神空间,营造具有明显贵族趣味的意义世界成为主要趋势。隋唐时期,随着政治的统一和疆域的日益扩大,中外文化的交流达到了高峰。在唐代开放、灵活的文化政策Z下,儒、道、释争雄斗长,它们互相碰撞,也互相吸收,故三教

7、都出现新质。宋代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学术大繁荣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自发创造使得宋代的文化学术具有多元化的、充满理性精神与乌托邦精神以及生命活力的总体特征。元明时期,在宋学精神的笼罩下,文化学术呈现出道学逐渐定于一尊的过程,道学由文人士大夫的民间话语转变为官方意识形态。清代学人将学术兴趣转移到章句训诂、版本校勘、真伪辨析上,总结两千余年来各学科、各门类的文化学术就成为清代学人的主要任务,去伪存真、指瑕纠谬是时代精神的突出特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