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甘中药甘草炮制工艺研究

浅谈甘中药甘草炮制工艺研究

ID:42573452

大小:53.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8

浅谈甘中药甘草炮制工艺研究_第1页
浅谈甘中药甘草炮制工艺研究_第2页
浅谈甘中药甘草炮制工艺研究_第3页
浅谈甘中药甘草炮制工艺研究_第4页
浅谈甘中药甘草炮制工艺研究_第5页
浅谈甘中药甘草炮制工艺研究_第6页
资源描述:

《浅谈甘中药甘草炮制工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淡中药甘草的炮制工艺研究摘要:甘草为常用大宗药材,药食兼用品种,年需要量约6万吨左右,位列诸药前列。近年来,家种甘草的生产和销售量趋增,市场较野生品畅销。甘草国之药老,有“十方九草”之美誉,被大量用于临床配方,同时,甘草提取物被广泛地工业、化工等领域,并有大量的出口。甘草数量巨大,行情人为性不强,随着家种品的市场占有量增加,关注力明显在增加。关键词:甘草,炮炙,炼蜜,蜜炙1.引言中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医疗实践的产物,其中中药有效成分不易散失,副作用小,中药方剂可因症、因病的不同随时加减,对于治疗慢性病及疑难杂症有明显的疗效等优点,使中药成为现在药疗主流。而在临床

2、应用中,药品的疗效是否显著,能否充分发挥它的临床效应,达到治疗目的,炮制这个环节就非常重要。因为中药材的炮制加工是保证临床医疗根本,只有炮制到位才能使中药的“四气”、“五味”等得以在临床上很好的发挥。甘草做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大宗中药品种,我们就有必要研究它的炮制工艺了;甘草在临床应用中,炙甘草是其常用的炮制品。甘草蜜炙后功能主治的侧重点由清热转为补脾,但目前对甘草蜜炙补脾的炮制机理尚不明确,相关的成分、功效研究比较薄弱,部分理论问题存在异议,工艺仍未规范化。因此需要确定其工艺,对甘草炮制前后的变化进行研究,初步探讨其炮制原理。本论文以甘草不同炮制品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化学成分比较、

3、炮制工艺、药理等一系列研究,具体内容如下:各种甘草提取物大多对小鼠脾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炙甘草作用最显著,说明甘草蜜炙后确能提高其补脾功效;生甘草单纯加热、加入炼蜜或两个因素单纯加合并不能等同于炙甘草,只有将两个因素有机地结合才能体现炙甘草的补脾作用。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蜜炙法炮制甘草是有道理的。研究结果表明,甘草蜜炙后功效重点转为补脾,与其饮片成分发生的质变和量变有关。2.甘草概况2.1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l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及根茎。2.

4、2产地甘草主产于内蒙古、宁夏、新疆、甘肃;62.3性状特征2.3.1甘草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光果甘草,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2.3.2炙甘草形如甘草片,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微

5、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放射线状。质稍黏,具焦香气,味甜。2.4有效成分甘草酸(glycyrrhizicacid),又称甘草甜素,一种三萜衍生物。为甘草次酸的二葡萄糖醛苷(见苷),是甘草的甜味成份,存在于甘草属植物中,在乙酸中结成片状或棱柱状晶体。在220℃分解,溶于水。甘草次酸分子式C30H46O4。有两种同质异晶体。熔点分别为300~304℃和287~293℃,比旋光[α]D+163°。溶于乙醇。2.5功效与作用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

6、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2.6性味与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1.炮制方法炮制方法分四个过程:净制、洗润、切制和炮制。3.1净制除去泥沙、虫蛀品、霉变品、须根等杂质;进行大小、粗细分档,使其均匀一致,便于进一步炮制。3.2洗润6取选好的甘草,放洗药池中来回冲洗,每50公斤冲洗时间为10~15分钟,洗完放润池中加水超过甘草3~5厘米,浸泡2~4小时。闷润0.5~1小时。3.3切制在切制前的软化处理过程中遵循“少泡多润,药透水尽”的原则,避免药物有效成分流失,影响药材质量;软化好以后,

7、进行切制2~4mm厚片。要求厚度基本一致。3.4炮炙3.4.1蜜制炼蜜:将蜂蜜置锅内,加热至沸腾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捞去浮在表面的泡沫和蜡质,然后用罗筛或纱布滤去杂质,丢掉。对于浓稠的蜂蜜可酌量加开水稀释,过滤后继续炼制,一般以起鱼眼泡,手试粘性较生蜜略强,颜色稍微加深,炼蜜时温度在105℃为好,比重约1:30即可。取净甘草片,将定量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甘草片中拌匀,闷润,至蜜汁被吸尽,置炒制器具内,温火加热,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每100kg净甘草片,用炼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