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土木实习报告

精选土木实习报告

ID:42624362

大小:41.5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9

精选土木实习报告_第1页
精选土木实习报告_第2页
精选土木实习报告_第3页
精选土木实习报告_第4页
精选土木实习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选土木实习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最新精选土木实习报告实习的目的1.通过认识实习增强对建筑结构的理解,使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2.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验证巩固所学知识,并增加对这一行业的感性认识。3.通过亲身参与,培养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观察和亲自操作,更好的印证所学知识,并且了解设计过程中和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5.了解我国目前施工的工艺和水平,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6・与工人和基层生产干部密切接触,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实习的要求熟悉工程施工管理、技术管理由于实习时间较短,仅参与了施工过程的具体操作。实习期间要求做到:1、认真

2、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仔细听老师的讲解;2、仔细观察体会,虚心向施工监理人员请教,认真记录实习报告、心得、体会等;3、在实习结束后认真整理所得,提炼出对今后学习工作有益的精华;4、实习结束前写好实习报告。20xx年3月,我在*****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新校区项目部实习,主要承担施工工作。这是我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绝不草率敷衍了事。对自己,对工作,对学校的声誉负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习,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

3、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理论与实际的差别。经过这次实习活动,让我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它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还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生产实习使我更深入地接触专业知识,进一步了解合理控制建筑工程成本重要性,了解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理论和实际相冲突的难点问)并通过撰写实习报告

4、,使我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髙了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一)、基础底板及基础梁钢筋的绑扎1.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根据底板受力情况,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2.摆放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用砂浆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lm左右距离可缩小,甚至砂浆垫块可改用铁块代替。3.底板如有基础梁,可分段绑扎成型,然后安装就位,或根据梁位置线就地绑扎成型。4.底板钢筋如有绑扎接头时,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在中心及两端扎牢。

5、如采用焊接接头,除应按焊接规程规定抽取试样外,接头位置也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5.根据弹好的墙、柱位置线,将墙、柱伸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基础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甩出长度不宜过长,其上端应采取措施保证甩筋垂直,不歪斜、倾倒、变位。(二)梁钢筋的绑扎1.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2.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2.框架梁上部纵

6、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3.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5.焊缝长度为5do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符合设计要求。1.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mm时,宜采用焊接接头,小于22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I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

7、钩仃I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三)、板钢筋绑扎1・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2.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双向受力板,短方向钢筋在下,长方向钢筋在上。2.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3.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5mo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为15mm,钢筋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的要求与前面所述梁相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