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知识讲座

诗词知识讲座

ID:42659718

大小:4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9

诗词知识讲座_第1页
诗词知识讲座_第2页
诗词知识讲座_第3页
诗词知识讲座_第4页
诗词知识讲座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词知识讲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竹枝词写作十六法竹枝词是中唐诗人刘禹锡学习四川民歌“竹枝”和“杨柳枝”,并效仿屈原的离骚而创造的富有民歌风味、类似七言绝句体式的歌词。传之于宋元明,盛于清。有些标题为“杂咏”、“风土吟”和“杂事诗”的七绝,事实上也是竹枝词。竹枝词是传统诗中的一朶奇葩。它的奇,主要表现在它的民歌风味。研究刘禹锡的竹枝词,它表现出了民歌乃至民间文学的五个特征:一是鲜明的地方色彩;二是不讲究平仄粘对;三是语气大多是自白,代言的是少数;四是用眼前的景物作比喻;五是好用同音假借字作文学隐语。前人总结历代竹枝词,认为还有四大特色:一是语言流畅,通俗易懂;二是格律较宽,束缚较少;三是格调明快,诙谐风趣

2、;四是广为纪事,以诗存史。二者并不矛盾。这仅是限于刘、白的竹枝词,是从民歌和民间文学的特色和技法着眼的。再则是对一千多年来历代的竹枝词的总体特征的概括,并且第四点强调了竹枝词的作用。我们可以相互参照理解。我以为还可以简化一下,即:素材贴近生活,语言通俗鲜活,格律宽松灵活,感情饱满快活。由于竹枝词有这些特征,所以它易学、易懂、易作、易传。就是说,作者喜欢写竹枝,读者喜欢看竹枝。正因为竹枝词受欢迎,竹枝词的种种很引人注意,不少人在研究。故我们也可以学习。学习中,我们会体会到:竹枝词的特征和写法,可以医治当前诗坛中的一种顽症――“格律溜”。因为写竹枝词,首先要求你向群众,特别是向民

3、歌学习,要求你注重形象,运用比兴,要求你写得诙谐风趣,通俗晓暢,竹枝词又不太讲究格律,所以把它作为一剂良药,有利于医治张嘴喊口号,下笔写概念,四平八稳的“格律溜”。如果这个想法对路,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商量竹枝词的写法。对这个问题有的专家谈过,他们虽只讲了几条,但都讲得非常好。但为了便于操作,不妨再具体一点。在遵循其固有特征,竹枝词的写作主要有十六法。一、比兴法。这是传统诗词艺术技巧的根本大法。似乎不适合与后边的一些具体写法相并列,但是不谈又不行。于是就放在头一个来说。因为竹枝词,不管是四川的也好,广州、北京的也好,一个共同的突出特点是地方色彩和地方风情,即往往从眼前的景起兴,并

4、且借眼前景打比方。刘禹锡最初在四川写的九首竹枝词中的山水、古迹、人物和风土习俗,都是当地的。如第一首“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陌上动乡情。”此诗是以巴山蜀水起兴的。这里的白帝城、白盐山和蜀江是地道的四川山水。这是说的“兴”要说“比喻”,就复杂一些了。有明喻,如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头两句说花和水,是兴,接下来拿花和水打比方,是一个女子的口吻,说男人好变心,就象红花那样不常远;说女人不变心,象江水一样永远流淌。有隐喻,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郞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其手法就是通过谐音,

5、用“晴”字代替“情”字。这类例子很多。还有用谚语、方言土语和歇后语作隐喻的。很巧,俏皮有趣,喻意深刻,亲切感人。二、对比法。是竹枝词中常见的手法。有一组倡廉反腐的竹枝词,其中写用公款吃喝的:鱼翅龙虾未足奇,美姬陪酒醉如泥。算来公宴一杯酒,可救灾民十日饥。另一首写惩治贪官的:官仓老鼠大如斗,无计可抓真棘手。总算夹来一尾巴,居然漏网九十九。”两首都用了“算”字,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有时可以不用“算”字,反差要鲜明。强烈的反差对比,不仅是讽刺性竹枝词,也是一切讽刺诗的力量所在。再看一首《街头小景》:商厦堂皇时货新,等闲迎送见寒温。电梯许上不许下,来是爷爷去是孙。”第二句的“寒温

6、”二字已经给后边的收束造势了,卒章显志,在风趣中见冷峻,善意的讽刺,让人感受到商人待客不要说看人下菜碟,分三六九等,连买东西前后都大不一样。三、用典点化法。传统诗词中用典,又称为用事,有直用和化用等多种用法。竹枝词也有用典的,但总的说不多。用时往往改一下,使诗意更加深刻。有一首竹枝词是这样写的:“是非标准在何方?领导雌黄嘴一张。怪事于今浑见惯,指猫为马也平常。”历史有秦赵高“指鹿为马”的典故。马和鹿,个头相当,猫和马,就相差太多。历史上“指鹿为马”仅一次,现在“指猫为马”很平常。改动一个字,大大加深了典故的深度,加强了诗反映社会生活的力度。四、常语出奇法。有人写诗好追求奇语惊

7、人。奇语用得恰到好处,成为“警策”,收到惊人的效果当然很好。但写竹枝词则相反,往往下常语,即平平常常的词语,白话口语,日常用语,反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举一例:“此地繁荣为有娼,出奇致富又何妨。赚他嫖客风流债,警妓联营奔小康。”“联营”二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或者说到的词,甚至是概念化的词语,但这里在不该联营之处一用,就出奇地惊人。有一首竹枝词《塘边》:“鲫鱼婆与米虾公,攘攘熙熙戏水中。一伙儿童撑膝看,谁丢石子一声‘咚’。”“咚”字特平常,用在这里却格外有趣,有味,可以说,下此一字,有声有色,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