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学类毕业论文关于对灌区骨干工程长效利用与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农林学类毕业论文关于对灌区骨干工程长效利用与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ID:42819465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农林学类毕业论文关于对灌区骨干工程长效利用与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_第1页
农林学类毕业论文关于对灌区骨干工程长效利用与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_第2页
农林学类毕业论文关于对灌区骨干工程长效利用与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_第3页
农林学类毕业论文关于对灌区骨干工程长效利用与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_第4页
农林学类毕业论文关于对灌区骨干工程长效利用与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林学类毕业论文关于对灌区骨干工程长效利用与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XX大学毕业论文关于对灌区骨干工程长效利用与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2014年6月25日关于对灌区骨干工程长效利用与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论文关键词:灌区骨干工程,氏效利用,管理体制论文摘耍:如何确保灌区骨干工程长效利用,建后管理是关键。通过分析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及其特点、问题,应用水管理形态理论,指出灌区廿前管理体制,为计划经济下的统制型提出未來实行信托型管理的设想。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自项目实施以来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受到广大用水户的欢迎和大力支持。如何管好用好这些工程,使得工程能够高效运转并长期发挥效益,是摆在我们

2、面询的一个急迫的问题。要探讨这个问题,就无法冋避灌区管理体制改革这一命题。一般地,根据管理性质的不同,灌区的管理对彖可以分为肯干工程及渠系,以及支斗渠及其以下的【II间工程。并分别由专管机构和乡镇村实行二元管理。关于支斗渠及其以下的田间工程管理目而止在推行以农民用水协会为代表的多种形式的农民参与的管理体制改革。本文仅就骨干工程的长效利用及其管理展开论述。1灌区骨干工程长效利用的意义及其对灌区管理的耍求灌区的骨干工程是指那些构成灌区并实现灌区主要功能的核心组成部分,如渠首枢纽、分水枢纽、泵站、干渠、分干渠等输水建筑物,重要的泄洪、排洪建

3、筑物等等。这儿年来的续建配套改造工程均为各灌区中需优先安排的“卡脖子”工程、“病险”工程、急待改造的关键性工程,绝大多数为灌区的骨干工程。这些国家花巨资兴建的骨干工程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科学的规划设计,二是工程建设质量,三是建后管理。就建后管理而言,优良的管理与维护能够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改进工程的效率与效益,提高资金的投入产出比;管理使用不当、缺乏养护则反之。以灌区工程使用寿命30年计,正常的工程使用寿命延长10年为40年,缩短10年则为2()年,二者的更新周期相差了整整一倍!而在我国由于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维

4、修管护不当,建设2()年以上的工程鲜有完好的;而一些市场经济国家灌区工程使用40年以上的却很普遍。不当的管理与缺乏维护资金,加快了工程的老化与损坏,降低了工程的使用效率与效益,加剧了灌区的怵I境。骨干工程的K效利用需要以下条件:①符合工程运行规律的调度、使用,需要灌区具备一支具冇高度专业素养的管理队伍;②口常养护及定期的监测维修,需要灌区具冇一套责任鲜明、便于操作的保障制度并提供及吋适当的维修养护服务;③骨干工程维修养护需要有资金保证。而这些条件的具备取决于灌区的管理体制改革,取决于国家、灌区专管机构、农户Z间相互关系的梳理等等。2灌

5、区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与特点分析2」灌区管理的问题源于“贫困”灌区的“贫困”包括制度贫困、经济贫困与技术贫困。①制度贫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用行政命令代替灌区的专业管理与经营管理。一方面灌区管理机构没有经营管理权,凡事必须通过政府;另一方面灌区也成为政府的沉重负担。多年来灌区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必要的管理权限、管理条件、制度与手段。如没冇独立的人事权、财权、物权以及行Z冇效的管理制度等。②经济贫困:改革开放询,大多数大型灌区靠财政拨款;专管机构改为事业单位后,水费成为灌区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长期以来水价标准低,水费计收难度大,灌区经

6、费入不敷出,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福利没有保障,维修养护资金缺乏,形成了突出的行业贫困的状况。③技术贫困:灌区由于过去行政主导的管理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现在又由于经营管理状况不佳,冇技术懂专业的人留不住,造成一方面人员膨胀,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奇缺,在新技术不断被应用的灌区出现了“技术贫困''的现象,制约了灌区的科学管理与持续健廉发展。2.2现阶段灌区的特殊性①公益性功能强。曲于灌区具冇较强的公益性,在为农业生产提供基础条件的同吋,还具有防灾、抗灾、减灾功能。因此它的经营管理不能简单地进行企业化与帀场化。②技术含量不断捉高。随着新技术

7、的发展,特别是通过续建配套改造,特大型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调度已基本实现了信息化,一些大型灌区也正在积极推进;灌区重要的闸、泵站的管理运行越來越多地采用了自动化技术;社会对灌区节约用水的要求,促进了用水管理新理论与新成果的运用,促进了节水技术的普及与运用。改造后的骨干工程技术含量高、规模大,管理运营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因此,灌区对科学管理制度的耍求与专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大大提高。2.3应用理论与灌区管理体制类型诊断①水管理形态。统制型水管理——政府机关及特定的第三者持有对水的管理责任与绝对的权力,用水者不参与管理的水管理形

8、态。自治型水管理——用水者同时作为管理者对水的分配调整、工程的维持管理、纷争的解决调停等进行独立完善的□主管理的水管理形态。契约型水管理——对水的管理持有责任与权限的管理者与用水者之间通过明确的权利与义务的界定,按定价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