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论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ID:42852981

大小:1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3

论中国画的审美特征_第1页
论中国画的审美特征_第2页
论中国画的审美特征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中国画的审美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中国画的审美特征以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为例中国画最为突出地显现了中国美学侧重精神性的追求。顾恺之提出的“传神写照”,苏轼的“论陆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表达了中国画重写意、重传神的审美特征。中国画的这一审美特征主要是在气韵、意境和格调等艺术审美范畴屮体现。本文以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为例,从气韵、意境和格调三个方面谈谈中国画的审美特征。、意境意境是屮国训的灵魂。一幅画如果没冇意境或意境不深刻,只能是无本Z木,无源Z水,缺乏感染力。(-)诗情画意屮国从宋代开始,随着抒情性绘画的发展而形成写意理论,主张绘画应抒写作者的情意。强调诗画统一,诗画一律,所谓“诗中有

2、画。画中有诗”,对后代产生了巨大的彩响,成为许多

3、師家追求的目标。李可染《万山红遍》

4、師作取毛主席《沁园春•长沙》词意,气势豪迈雄强,表达毛主席诗词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意境。大胆地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來表现秋色,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使得整个画面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透过画面可以感受到毛主席写下这首诗时心中那种豪边自信乐观的心情。(-)以形写神形与神是中国绘画的核心问题。对于“形”,不是如实地描摹客观物体,追求形象上的酷似,而是经过概括、锤炼,由“形”提取它的“神”,即“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屮国画家认为,作画不要求外表的酷似,而要求精神的酷似,正如齐口石所说的“妙在似与不

5、似之间”。太像为媚俗,太不像为欺世。中国绘画的基本美淫性质,就是具彖美与抽彖美的孑盾统一体。李可染笔下的《万山红遍》,在山Z轮廓、房舍的边线、树的枝干等处仅是用简单的笔墨线条画出轮廓,而满山遍野的红叶更是画的夸张浓烈,整个画面看起来竟不似真境,但却极具感染力,仿佛置身其屮感受到那热烈喜悦的氛围。二、格调所谓“格调”,就是运用丰富的笔墨色彩,准确的造型能力,巧妙的经营安排,使被描绘的物象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意境阔达的艺术效果。格调是画家基木功的直接体现。格调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用笔、用墨、设色、构图等方面。(-)用笔用笔是中国画全部技法中最基木的和最重要的技法,造型、构图等所有技

6、法都靠用笔去执行。中国画的用笔即用线,要求用笔锁形成的线条挺健而不羸弱,刚柔相济,有节奏而不呆板,富于变化。《万山红遍》的陆法采用积色法,局部有如油画的笔触和肌理,但在山之轮廓、房舍的边线、树的枝干等处乂保留了传统的笔墨特点,层次丰富;林间的白墙、山上的飞瀑和山下的流泉,互相衬托,极具气势,成了画面的亮色,而前景的溪涧则为庄严壮观的画面增添了动感。(二)用墨屮国话主张一墨为主,以色为辅。而李可染这幅《万山红遍》为了突出“红”字,运用大量浓密朱砂点,使画面效果格外强烈,视觉魅力非凡,并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形成冷暖对比,层次丰富,可谓大胆创新Z举。(三)设色中国画的设色方法有很多,关键在

7、于灵活运用。此画以墨作底,红为主调,强调“遍”字。以朱砂色铺陈整个画面,更加有西洋红,使整幅应面红润红润的,在光线暗处(朱砂在光线暗处更红)红润,在光线亮处也红润,颜色非常美,和黑色的墨相映成趣。(四)构图构图即“经营位置”。“经营”二字含意十分丰富,它包括思考、分析、研究、推敲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位置”也不仅是画面屮物象安置的处所,还包括整个画面的结构,格局等。《万山红遍》摒弄了中国画传统的留口,采用巨碑式丰满构图,表现“层林尽染”的“红遍”意境,作者大胆使用大量的朱砂,颜色恰与黑墨口纸相映生辉。该画构图中采用的小溪斜流而不是瀑布,给山村平添了几分谧静感,这火红和谧静的结合给人带

8、來了更多的遐想。再加上“李家”山水的重量感,使之成为划吋代的杰作。三、气韵“气韵生动”是中国绘画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评画的最高标准。绘画的气韵不仅展示了对象的精神实质,而且给欣赏者以高雅的感觉,作品也就冇了艺术的生命。此也,用了大量得自故宫内府的朱砂,通红一片,在谧静屮包含无限喜悦。作家为了突出“红”字,运用大量浓密朱砂点,使画面效果格外强烈,视觉魅力非凡,层次丰富;林间的白墙、山上的飞瀑和山下的流泉,互相衬托,极具气势,成了画面的亮色,而前景的溪涧则为庄严壮观的画面增添了动感,是“红色山水”中的杰出作品,“红色”用來表现秋色,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亦被赋予

9、红色政权统治屮国的政治含义和吋代特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