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莉的论文

刘晓莉的论文

ID:42868228

大小:160.99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9-23

上传者:U-991
刘晓莉的论文_第1页
刘晓莉的论文_第2页
刘晓莉的论文_第3页
刘晓莉的论文_第4页
刘晓莉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刘晓莉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学号:140602010125编号:天津体育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2010届)对世界著名选手朱世赫的技战术分析所属系部:体育教育训练三系专业:运动训练专项:乒乓球年级:2006级作者:刘晓丽指导教师:李广海2010年5月 对世界著名选手朱世赫的技战术分析所属系部:体育教育训练三系专业:运动训练专项:乒乓球年级:2006级作者:刘晓丽 指导教师:李广海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数理分析法对朱世赫与马琳、王励勤和马龙的3场重要国际比赛进行技、战术统计与分析。研究认为,朱世赫的发球一般,发球抢攻使用率不高;接发球抢攻段是朱世赫比较薄弱的环节,接发球技术比较单一,较难控制对方的发球抢攻;削中反拉技术的使用率、命中率和得分率均较高:朱世赫的进攻意识强,正手进攻和削中反拉技术具有一定的实力,比赛中攻削转换衔接 技术完成的非常好。通过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为削中反拉打法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对今后青少年削中反拉打法提供训练依据。关键词:朱世赫;技战术;分析;削球 AbstractByusingthemethodofliteraturedata,Logicanalysis,videoobservationandstatistics,taketheTacticsStatisticsandAnalysisofthethreegamesofmajorinternationalcompetitionsonZhushiheandMalin,WangLiqinandMalong.TheresultsshowthatZhuShihe'sservetheperformanceofthegeneral,aggressrateisnothigh;Theservetoattackisweaklinks,returnofservemoresingle,moredifficulttocontroltheother'sservetoattack;Theusage,hitrateandtheratesofcutintheanti-pulltechnologywerehigh;TheoffensiveofZhuShiheisminded,forehandattackandcutintheanti-pulltechnologyhavecertainstrengths,theconversionofcutingandattackingconvergencetechnologycompleteverygoodinCompetition.Throughtheanalysistoidentifytheexistingstrengthsandweaknesses,toexploittheanti-pull-playprovidesvaluabledata,toProvidetrainingbasisforyouthinthefuture.Keywords:ZhuShihe;Tactics;Analysis.Slice 1研究对象和方法11.1研究对象11.2研究方法11.2.1文献资料法11.2.2录像统计法11.2.3数理分析法12结果与分析22.1朱世赫对马琳技、战术分析22.1.1朱世赫对马琳发抢段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22.1.2朱世赫对马琳接抢段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22.1.3朱世赫对马琳相持段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22.1.4朱世赫对马琳削中反拉技术运用统计与分析32.2朱世赫对王励勤技、战术分析42.2.1朱世赫对王励勤发抢段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42.2.2朱世赫对王励勤接抢段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42.2.3朱世赫对王励勤相持段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42.2.4朱世赫削中反拉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52.3朱世赫对马龙技、战术分析52.3.1朱世赫对马龙发抢段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5 2.3.2朱世赫对马龙接抢段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52.3.3朱世赫对马龙和持段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62.3.4朱世赫对马龙削中反拉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73结论与建议73.1结论73.2建议7参考文献9致谢10 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肖IJ球型打法占据着世界乒坛的主导地位,打法以稳削为主,极少组织进攻。而后因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器材与球拍的不断革新,削球型打法便随之不断进步,由稳削不攻或少攻向既削又能拉、能攻,并且能反拉、对拉的全面型打法转变。近些年来,乒乓球从38inin改成40mmZ后,使很多人认为球改大Z后球的旋转减弱,这样就使削球这一主要靠旋转变化得分的打法有了生存的空间,在现有规则和器材的情况下,削球型打法的选手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几乎是不口J能的,但是,就是在第47届巴黎世乒赛屮,削球型打法的选手朱世赫异军突起,战胜众强手闯入决赛,虽最终惜败,但让削球型打法运动员看到了希望。朱世赫也成为世界乒坛削球型打法选手的代表和领军人物。本文通过对朱世赫在50届横滨世乒赛四分Z—决赛与马琳,国际职业巡回赛卡塔尔站与王励勤和国际职业巡回赛中国站与马龙的三场重要比赛进行技战术统计分析,总结和归纳他在技战术上的特点带给我们哪些启示。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1.1.1第50届横滨世乒赛四分之一决赛朱世赫对马林比赛屮的技、战术运用情况。1.1.22009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卡塔尔站)男单半决赛朱世赫对王励勤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情况。1.1.32009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中国站)男单半决赛朱世赫对马龙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情况。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杳阅有关资料全面了解有关削球型打法的相关内容,并对查阅的内容和资料进行归纳总结。1.2.2录像统计法通过观看录像对朱世赫与多名选手的比赛进行技术统计。 1.2.3数理分析法对录像观察统计的结杲进行整理归类,整理成数据后运用EXCEL电了表格录入数据,并对朱世赫的比赛按发球强攻阶段、接发球阶段、和相持阶段进行得失分的统计,并对所得数据加以数理归纳分析。2结果与分析2.1朱世赫对马琳技、战术分析2.1.1朱世赫对马琳发抢段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朱世赫与马琳的这场比赛中,发抢段的使用率为11%,这对于打削球的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发抢段的得分率为64%,主要以发球抢攻和发球后控制为主,朱世赫的发球抢攻很具威胁,往往能够达到出英不意的效果直接得分。朱世赫的发球主要以止手的测卞旋和逆旋转以及反手的侧卞旋为主,发球质量比较高,但是对于接发球稳健的马琳来说也没有占到优势。发球后被攻为0,说明朱世赫在自己的发球局能够很好的控制住马琳的接发球抢攻,以搓和削的方式将比赛拖入相持阶段。2.1.2朱世赫对马琳接抢段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朱世赫与马琳的这场比赛中,接发球段的使用率为23%,但是得分率仅为4%,说明在马琳的发球局,朱世赫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在配合战术使用的接发球抢攻方面,虽然达到了干扰对方的口的,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对于马琳的发球,在对球的判断和处理上显得不是很稳,接球后容易被马琳抢攻,接球后被攻失14分。表1朱世赫对马琳三段技术统计内容得分失分总数得分率(%)使用率(%)发抢段74116411接抢段12223423相持段37316854662.1.3朱世赫对马琳相持段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通过表1可以看出,朱世赫在与马琳的这场比赛中,相持段的使用率达到了 66%,对于削攻型选手来说已经非常理想,但是得分率为54%,说明在与马琳的相持屮,没有占到优势。特别是在前两局的比赛屮,基木上是防不住马琳的进攻,两局都以4:11输掉比赛。从表2可以看出,朱世赫对马琳相持屮削后被攻落点的概率正手为33%,反手38%,中路29%,在被攻的落点上差距不是很大,以反手为最高,说明马琳在拉削球的落点上控制的严密,导致朱世赫在很多情况下处于被动的局面。表2朱世赫对马琳相持中削后被攻落点统计内容正手反手中路次数(N)786概率(%)333829从表3可以看岀,在与马琳的比赛屮,朱世赫削中反拉技术的使用率为24%,得分率达到了67%,足以说明朱世赫在这项技术使用上的娴熟程度和得分能力。通过对录像的统计分析发现,马琳对他的反拉已冇所准备,但是在实际的比赛中述是展现出了这种技术的威力和突然性,成为了朱世赫直接得分的有效手段。通过统计可以看出,朱世赫在与马琳的六局比赛中,在第三局和第五局都以11:9胜出,而在这两局中削中反拉分别使用了8次和4次,直接得分为5分和4分,成为了这两局赢得比赛的关键。说明在以后的比赛中,如果朱世赫继续加强削中反拉技术的运用,对比赛赢得主动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在攻防转换方面,朱世赫也表现出了超强的能力。表3朱世赫对马琳相持中攻防转换技战术统计内容得分失分总数得分率(%)使用率(%)削中反拉168246724攻后转削1125022.1.4朱世赫对马琳削中反拉技术运用统计与分析通过表4看岀,朱世赫对马琳削中反拉技术的运用,在正、反手和侧身位的使用率分别是60%,8%和32%,在止手位的超高使用率说明了朱世赫止手反拉的能力很强,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他在正手位上的进攻具有连续进攻的超强能力,且成功率很高。在反拉的使用上,侧身积极果断,而且配合直线与斜线的线路变化,成为直接得分的有效手段。朱世赫的反手为长胶,在比赛中也极具反攻的威胁,在稳削的基础上伺机抢攻,既打乱了对方的节奏,又达到了得分的最终 目的。表4朱世赫对马琳削中反拉技术运用统计内容正手反手侧身次数(N)1528使用率(%)608322.2朱世赫对王励勤技、战术分析1.2.1朱世赫对王励勤发抢段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从表5可以看出,朱世赫和王励勤的这场比赛,发抢段的得分率为59%,使用率为14%,可以说还比较不错。朱世赫的发球表现一般,虽然在六局的比赛中冇三个直接得分,但是被王励勤接发球抢攻直接失分达6分,总体效果不好。在发球抢攻方面,朱世赫的抢攻意识很强,在一、二、三、五局的比赛中都有不错的发挥,得到7分,这可谓是削攻型选手的绝技,往往能导致对手措手不及,直接得分。2.2.2朱世赫对王励勤接抢段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接发球段,朱世赫在与王励勤的比赛屮依然处于劣势,接发球直接得分为3分,直接失分为3分,对和马琳的比赛相比,接发球有很大的改观。尤其是在接发球抢攻方面能够直接得3分而没冇失分,说明抢攻下手果断,机会能够很好的把握。依然不容乐观的是接球后被王励勤抢攻,直接失8分,面对王励勤这样进攻实力超强的选手,接球后的防守显得准备不足。总体来说,在与王励勤的比赛屮接发球段能够得9分,失12分,表现比较不错。表5朱世赫对王励勤三段技术统计内容得分失分总数得分率(%)使用率(%)发抢段107175914接抢段912214317相持段39458446692.2.3朱世赫对王励勤相持段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从表5可以看出,朱世赫与王励勤比赛屮相持段的使用率为69%,得分率为46%,对与马琳的比赛都有所下降。在战术的使用上,加强了进攻,尤其是在第六局,正、反手进攻和侧身攻频频得分,但是此消彼长,在加强进攻的同时防守出现了很大的漏洞,止、反手削球直接失8分,对于削攻型选手来说这是致命的。通过表6可以看出,朱世赫对王励勤相持中被攻落点主要以反手为主,达到 55%,正手为24%,屮路为21%。朱世赫的反手为长胶,对手拉过来的球越转削冋去的下旋也越转,但是面对王励勤前、后、左、右、高吊与前冲的变化,这种优势显得不是很突出。通过统计分析可知,屮路依然是朱世赫的弱点,让位不充分,发力不协调往往造成口己的失谋。表6朱世赫对王励勤相持中被攻落点统计内容正手反手屮路次数(N)7166概率(%)245521从表7可以看出,在与王励勤的比赛屮,朱世赫削屮反拉技术的得分率为48%,使用率为19%。从统计的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削中反拉技术的使用率和成功率直接影响着比赛结果,在朱世赫赢得比赛的第一局和第三局,削屮反拉技术的使用率在整场比赛中是最高的,分别达到5次和6次,直接得分也分别达到3分和4分。攻防转换表现一般,得分和失分都为2分。表7朱世赫对王励勤相持中攻防转换技战术统计内容得分失分总数得分率(%)使用率(%)削屮反拉1112234819攻后转削2245032.2.4朱世赫削小反拉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表8显示,朱世赫对土励勤削中反拉技术的使用以正手为主,使用率达到68%,其正手超强的反攻和连续进攻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反手位和侧身位的使用率分别为9%和23%。侧身位的反拉积极果断,而且配合直线与斜线的线路变化,成为直接得分的有效手段。反手的长胶在反拉上显得不是很强势,但是对于机会球的弹击也表现出了一定的进攻能力。表8朱世赫对王励勤削中反拉技术运用统计ftwm次数(N)1525使用率(%)689232.3朱世赫对马龙技、战术分析2.3.1朱世赫对马龙发抢段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从表9可以看出,朱世赫与马龙的这场比赛,发球抢攻段的得分率为58%,使用率为15%,和与王励勤的比赛相比基木持平,和与马琳的比赛相比得分率低 6%,使用率高出4%,说明发抢段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发球方面,直接得分为5分,而发球被攻直接失分为3分,比较而言发挥正常。发球抢攻使用率较高,整场比赛共使用10次,得6分失4分,效果很好。2.3.2朱世赫对马龙接抢段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接发球抢攻段从表9可以看出,得分率为31%,使用率为10%,整体低于与王励勤的比赛,和与马琳的比赛相比,得分率高27%,使用率低13%。朱世赫对于马龙的发球处理的不好,接发球直接得分为4分,直接失4分,而接发球抢攻直接得分为0,接球后被攻直接失分为5,说明马龙在自己的发球局控制朱世赫的抢攻非常成功,朱世赫处于劣势。表9朱世赫对马龙三段技术统计内容得分失分总数得分率(%)使用率(%)发抢段118195815接抢段49133110相持段49479651752.3.3朱世赫对马龙相持段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从表9可以看出,朱世赫与马龙的这场比赛,得分率为51%,使用率为75%,整体高于与王励勤的比赛,和与马琳的比赛相比,得分率低3%,使用率高9%。说明朱世赫在这场比赛屮坚决贯彻了t己的技战术指导思想,先将对方拖入相持然后展开进攻与防守。相持中朱世赫的正手攻球表现不错使用6次,得4分失2分,正、反手削球表现一•般,得、失分基本持平。削中反拉技术也表现一般,得分为13分,失分为12分。从表10可以看出,朱世赫对马龙相持中被攻落点正手概率为28%,反手概率为38%,屮路概率为34%。和与马琳、王励勤的比赛相比较,被攻落点都是主要以反手为主,通过录像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朱世赫的反手并不是弱点,反而有很强的功底,转与不转结合很具威力,弱点在于他的中路。表10朱世赫对马龙相持中被攻落点统计内容正手反手中路次数(N)81110概率(%)283834从表11可以看出,朱世赫对马龙相持中削中反拉技术的得分率为52%,使用率为20%,整体高于与王励勤的比赛,低于与马琳的比赛。在这场比赛中,削屮反 拉技术依然是比赛成败的关键,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赢得比赛的第三局和第五局,削中反拉技术分别使用4次和5次,得分分别为3分和3分,而在关键的第7局,削屮反拉技术使用了6次之多,直接得分为5分,虽然输掉了比赛,但是这种技战术的运用已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表11朱世赫对马龙相持中攻防转换技战术统计内容得分失分总数得分率(%)使用率(%)削中反拉1312255220攻后转削2245032.3.4朱世赫对马龙削屮反拉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从表12中可以看出,朱世赫对马龙削中反拉技术运用主要以正手和侧身为主,和与马琳、王励勤的比赛相比,加强了侧身位的反拉,比正手位高出3%。通过录像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朱世赫在对马龙来球的判断上比较准确,侧身积极主动,尤其是在关键的第7局,侧身位运用了4次,成为这局直接得分的冇效手段。正手位的反拉依然展现了超强的进攻能力。表12朱世赫对马龙削中反拉技术运用统计内容正手反手侧身次数(N)13214使用率(%)457483结论与建议3.1结论3.1.1通过统计分析,朱世赫对马琳,王励勤和马龙的三场比赛中,发球主要以正手的侧下旋和逆旋转以及反手的侧下旋为主,发球抢攻使用率不高。3.1.2接发球抢攻段是朱世赫比较薄弱的环节,接发球技术比较单一,较难控制对方的发球抢攻。1.1.3朱世赫正反手削球均具有很强的能力,尤其是反手长胶削转与不转结合很具威力,但是对小路球的处理是其弱点所在。3.1.4朱世赫三场比赛中削中反拉技但是在对手利用旋转、速度、落点、节奏增强了拉球的变化,增加了移动范围时,削中反拉技术失分较多。3.1.5朱世赫的进攻意识强,止手进攻和削中反拉技术具有一定的实力,比赛中 攻削转换衔接技术完成的非常好。3.2建议3.2.1加强训练提高发球、发球抢攻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将有利于与进攻型打法的全面抗衡。3.2.2培养接发球技术的应变能力,加强接发球抢攻意识,掌握晃、拉、摆、撇、搓等接发球技术,彻底改变只有搓、削球的两种接球技术。3.2.3继续加强训练,巩固提高正、反手的进攻能力,提高削中反拉技术的成功率,比赛屮适吋有效的运用削屮反拉技术。3.2.4提高削球稳健性的同时加大旋转变化,掌握削接弧圈球技术,使削球打法由被动转为主动。同时加强对相持球段的屮路削球和防守训练,逐渐捉高由守传攻的能力。3.2.5加强技战术指导思想的贯彻执行力度,在加强防守的基础上伺机进行冇效的进攻,而不是相互颠倒。 参考文献1陆元盛,削球打法纵横谈[J],乒乓世界,2000(3)2徐寅生,坚持就是胜利,创新才有新牛[J],乒乓世界,1994(4)3郑慧Z,削球打法的新机遇与新思路…,体育科技,2005(2)4周瑞琪,对乒乓球前三板技术训练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报,2001(12)5邵晓春,第四十八届乒乓球男单决赛王励勤前三版技术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报,2007(1)6冯淑如,古晨,孙雷,李振彪,第48届世乒赛马林技术统计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报,2006(3)7李燕,第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3,24(2):19-208张博,对笫47屈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朱世赫削攻打法的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22(4):103-1049邱钟惠,等,现代乒乓球技术的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10苏丕仁,乒乓球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休育出版社,1995,11吴焕群,张晓蓬,乒乓球竞技研究中定量方法的开发及效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2王克.对朱世赫削中反拉技术的分析与研究[J].北京神剑乒乓球俱乐部报,2006(1).13张博•对第47届壯界乒乓球锦标赛朱壯赫削攻的分析思考[J].沈阳体冇学报,2003⑷.14魏利婕解析朱世赫[J].乒乓球世界,2003(9).15张晓蓬如何练习反拉弧圈球技术[J]・乒乓球世界。2ool(8).16陆元盛.论削球打法的出路[J]・乒乓球世界,1994(1).17王丹虹.探讨乒乓球削球打法的出路[J].体育科学研究,2001年9月.18安瑛,贾宏.乒乓球削球打法发展探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11 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李广海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李老师对我耐心指导悉心帮助,使我不仅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也学到了许多知识。李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谦虚的学风,求实创新的精神以及科学严谨的态度都将是我一直学习的楷模,特别是他对我严格要求和谆谆教诲使我受益终身。在此,我向李广海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11 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