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哲学简史

浅谈中国哲学简史

ID:42874811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3

浅谈中国哲学简史_第1页
浅谈中国哲学简史_第2页
浅谈中国哲学简史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哲学简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哲学简史》延吉dj第十三中学安娟子近读《中国哲学简史》一书,颇有感思。既有感于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而且对哲学这一领域也有了进-步的了解。首先我想谈谈中国哲学的精神主旨以及背景。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右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起蒙。当然,哲学、宗教都是多义的名词。对于不同的人,哲学、宗教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人们谈到哲学或宗教吋,心中所想的与之相关的观念,可能大不相同。宗教也和人生有关系。每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事实上,每种大宗教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

2、信、教条、仪式和组织。这就是我所说的宗教。作为哲学的佛学与作为宗教的佛教,也有区别。受过教育的小国人,对佛学比对佛教感兴趣得多。中国的丧祭,和尚和道士一齐参加,这是很常见的。中国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中国哲学以为,一个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上完成这个统一,就是圣人。他是既入世而乂出世的。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和当于佛教的佛、西方宗教的圣者的精神成就。但是屮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圣人不一定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就实际的政治说,他大概一定是没有机会的。所谓”内圣

3、外王”,只是说,有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王,而且最宜于为王。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冋事,亦是无关宏旨的。由于哲学的主题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学哲学不单是要获得这种知识,而且是要养成这种人格。哲学不单是要知道它,而且是要体验它。它不单是-•种智力游戏,而是比这严肃得多的东西。中国哲学的背景可分为中华民族的地理背景和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中国是大陆国家。一占代中国人以为,他们的国土就是世界。汉语中有两个词语都可以译成”世界”。一个是”天下”,另一个是”四海之内”。海洋国家的人,如希腊人,也许不能理解这几个词语竟然是同义的。但是这种事就发生在汉语里

4、,而且是不无道理的。另外由于中国是大陆国家,中华民族只有以农业为生。甚至今天屮国人口屮从事农业的估计占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在农业国,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基础。所以贯申在中国历史中、社会、经济的思想和政策的中心总是围绕着土地的利用和分配。其次我想大略的概括一下中国哲学史上各个比较著名的思想派系以及他们的主要观点。孔子是-•位”儒”,是”儒家”创建人。他认为,为了有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最重要的事情是实行他所说的正名。强调仁和义,特点是仁。义是事之”宜”,即”应该”。忠恕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命,是指知道天命,即知道犬的命令或犬意。知命也就是承认枇界木來存在的必然性

5、,这样,对于外在的成败也就无所萦怀。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就永不失败。墨子创立的学派名为墨家。在古代,墨子与孔子享有同等的盛名。墨学的影响也不亚于孔学。把这两个人进行对比,是很有趣的。孔子对于西周的传统制度、礼乐文献,怀有同情的了解,力求以伦理的言辞论证它们是合理的,正当的;墨了则相反,认为它们不止当,不合用,力求用简单一些,而且在他看來有用一些的东西代替之。简言之,孔子是古代文化的辩护者,辩护它是合理的,正当的,墨子则是它的批判者。孔子是文雅的君子,墨子是战斗的传教士。他传教的口的在于,把传统的制度和常规,把孔子以及儒家的学说,一齐反对掉。还有就

6、是道家,由杨朱、老子、庄子三人为代表,并分为三个阶段。道家的思想强调无为、淡欲、谨慎在世。按照”无为“的学说,一个人应该把他的作为严格限制在必要的、自然的范围以内。”必要的”是指对于达到一定的目的足必要的,决不可以过度。”自然的”是指顺乎个人的德而行,不作人为的努力。这样做的时候,应当以”朴”作为生活的指导原则。在中国哲学史上还有诸如孟子、荀子、韩非子等一些著名的哲学家。他们的思想对于中国哲学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这之后还有象新道家、佛学、新儒家等思想逐步形成。使得中国的哲学理论进一步完善和全面起來。最后让我们再来看一下西方哲学的传入以及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1919

7、年邀请约翰•杜威和柏特兰.罗素来北京大学和其他地方讲学。他们是到小国来的第一批西方哲学家,中国人从他们的讲演第一次听到西方哲学的町靠说明。但是他们所讲的大都是他们自己的哲学。这就给听众一种印象:传统的哲学系统已经一概废弃了。由于西方哲学史知识太少,大多数听众都未能理解他们的学说的意义。要理解一个哲学,必须首先了解它所赞成的、所反对的各种传统,否则就不可能理解它。所以这两位哲学家,接受者虽繁,理解者盖寡。可是,他们的访问中国,毕竟使当时的学生大都打开了新的知识眼界。就这方面说,他们的逗留实在有很大的文化教育价值。到现在为止,西方哲学传入后最丰富的成果,是复兴了对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